20世纪:学人与艺术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值得回味的世纪,有着太多的动荡和变革,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振兴、社会的沉浮、人生的悲合、中西文化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思想的振荡、文化的觉醒,在这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的一百年里涌现了大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当我们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把他们当作一个群体来研究时,会发现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学人与艺术》这一课题就是试图从此一角度出发研究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即20世纪)学人与艺术的关系。通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20世纪学人与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种关系是通过很多方面来表现的。本文是从学人的艺术世界、学人的艺术理解、学人与中国艺术精神这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这三部分分析,我们看到一代学人在严谨的学术生活之外还拥有一个活泼泼的艺术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他们不但懂艺、爱艺、谈艺,而且融整个生命情调于艺术的创作之中,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学人之艺。雅逸趣味的追求,悠游之美的生命闲适,生命激情的勃发,人生终极境界的体悟,在众多方面,学人赋予了艺术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韵致,形成了一个理性层次上较高的艺术欣赏、创造、批评的群体。同时,他们对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关怀,他们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艺术,对艺术的提携与扶植、守护和开新,代表了中国主流文化对艺术的态度。尤其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艺术发展的脊梁,成就了中国艺术的生命。学人对艺术的理解,其哲学的思考超越了直觉的意识,他们站在宇宙、人生的基础上领略艺术品中的心灵启示,更加关注形式背后的精神价值。学人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艺术精神,在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开启之中,重新挖掘了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使中国艺术精神凸现出来,强调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总之,一代学人与艺术是不离不弃,密不可分的。学人进入艺术领域,艺术融入学人生命之中。拥有艺术,学人生活斑斓,情感释放,生命流畅,学理灵动;拥有学人,艺术由技入道,高雅深致,境界幽远,艺理精纯。研究学人与艺术的关系,不仅是对现代“学艺相隔”的学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而且是对一个世纪以来学人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一个侧面的探讨,同时对现代艺术学的构建以及对其内涵的充实,宜有其特定意义。
其他文献
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职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为了提高该校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中体西用"作为洋务运动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在诸多方面展开讨论,阐述其作用、地位及局限,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不断深入。"中体西用"思想和中国近代化问题关系的研究是其中
数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进行探究、思考、分析、归纳,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
摄影课程是高校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一直以来都以讲解基础的摄影技巧为主,忽略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的特征。摄影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艺术学习的素材问题,本文将以"
"读图时代"即将过去,视觉传达设计中越来越强调互动体验的重要性。互动的设计体验给消费者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直观的表现意图,并且让消费者参与到设计当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茶馆》用三幕戏以历史断面的形式展现了跨越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作为"跨文体"写作的典范,剧作选取了纵横交错、虚实相生的"坐标式"结构形式,将剧本的主题深植于历史演变的
雅思考试近年来在中国的急剧升温与考试本身的信度和效度是密不可分的。文章认为,雅思考试真实性、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可以为我国外语测试和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在外语测试方
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它可分为有效提问、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进行有效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提问与学生的认识相联系,认真倾听并作出回应,提问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选择适当的回
<正>互联网"微时代",微信、微博、微小说、微视频等为人们搭建了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引发了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剧烈变革。伴随着互联网"微时代"成长起
班主任应该同时是心理辅导老师,应掌握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