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力系统(火用)分析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电站锅炉、换热器、发动机等用能设备中,为提高能量系统的利用率、减少燃料的损失提供理论基础。传统的(火用)分析方法只能指出系统宏观热力过程的总体(火用)特性,无法得知燃烧过程中局部的损失规律及分布特性,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火用)特性对热力过程进行优化。 本文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整理了局部(火用)及局部(火用)损失计算理论,对值班火焰甲烷湍流燃烧系统进行局部和总体的(火用)特性分析,并研究该火焰参数变化对(火用)特性的影响,从而为降低燃烧过程的损失,提高燃烧利用效率提供帮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对基于悉尼值班火焰燃烧器的甲烷湍流燃烧Flame D火焰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火焰的模拟与实验趋势大体相同,基本满足研究需求。 整理燃烧过程中局部(火用)及(火用)损失理论。根据基本假设,对局部(火用)及(火用)损失进行分类,从理论上分析了局部(火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输运和转化规律。 基于局部(火用)及(火用)损失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数据,计算并分析了Flame D火焰的(火用)特性。分析表明,化学(火用)控制区和热(火用)控制区交界面上产生剧烈的燃烧、传热和传质过程。化学反应(火用)损失控制区周围形成传热(火用)损失控制区。从计算域入口到出口,截面化学(火用)、机械(火用)和总(火用)逐渐减小;截面热(火用)和化学反应(火用)损失先增大后减小。从(火用)损失量的观点来看,在(火用)的输运和转化过程中,传热是(火用)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化学反应次之,粘性耗散和扩散传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火用)转化的总趋势为化学(火用)和机械(火用)向热(火用)的转化。 分析燃料流雷诺数和预混当量比变化对(火用)特性的影响。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沿流动方向同一截面各(火用)及(火用)损失都增大,而系统热(火用)效率、总(火用)效率、传热和化学反应(火用)损失比例的影响甚微,传热(火用)损失在数量上对总(火用)损失起到支配作用。随着预混当量比的提高,沿流动方向同一截面热(火用)、化学(火用)和总(火用)都增大,热(火用)和总(火用)效率提高,传热(火用)损失在数量上对总(火用)损失起到支配作用。 综合(火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可燃尽系统中,化学反应在空间的合理分布可以调整局部传热(火用)损失的空间分布,使得系统总体的传热(火用)损失减小,从而让系统整体的热(火用)效率和总(火用)效率最佳。对于复杂热力系统,有些(火用)损失变化微弱却能显著影响热(火用)及总(火用)效率。因此效率优化还需要从输运和转化过程的空间组织结构、物理过程的时间尺度等其他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