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硕士论文致谢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谢语篇作为论文写作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曾经提供过各种帮助的人们传达诚挚谢意的机会,还帮助作者建立一个较好的学术角色。致谢显示出它越来越重要的学术写作地位。普遍认为的是,在论文的致谢部分,学生有机会跳出严谨的学术世界自由地抒发个人的感激之情。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承载着论文大部分的人际意义。人际意义是韩礼德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然而,除了海兰德对学术致谢部分进行过的语类研究,关于致谢部分的其他研究尤其是对比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试图对中英硕士论文致谢的人际意义的实现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硕士论文的致谢部分人际意义是怎样由语气、情态、评价和人称来实现的;(2)中英硕士论文致谢部分人际意义表达的异同点体现在何处;(3)如何解释这些异同。本文立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及马丁提出并由其他学者发展来的评价理论来进行中英硕士论文致谢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80份语料样本皆来自于中英六种不同专业的文科学生。研究围绕着四种人际意义实现的主要方式,即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来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组致谢语篇在实现人际意义的表达上具有一些相同之处:在语气表达上,两组学生都更多地使用了陈述语气。在情态表达上,他们都更倾向于较少地运用表示意愿、倾向性和典型性的语气附加词,此外表程度和强度的语气附加词则更广泛的被使用。中度情态操作词的使用最为频繁,而两组学生都很少使用高度情态词。在人称方面,两组学生都愿意使用第一人称来缩短与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则比较少见。在评价理论方面,两组学生都使用积极倾向的形容词、副词和名词来加深谢意。然而两组致谢语篇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首先,汉语语篇中感叹句的使用多于英语语篇的。其次,在情态方面,表示极限和可能性的情态附加词在汉语语篇中出现次数更多。中国学生更倾向使用低度情态操作词以谦虚的表达经由导师指导后获得的学术能力.再次,中国学生多使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则常出现在英文致谢中。最后,第二人称“您”在英文致谢中没有对应的称谓,为汉语语篇特有。研究发现两组致谢语篇在语气、情态、人称使用和评价三项在分析学术话语人际意义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对两组作者在表达学术致谢方面的影响。总的说来,本文为书面人际意义的语篇分析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致谢语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教学方面,本研究将为致谢部分写作提供思路和启发,也对今后语言的文化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正】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生气勃勃。一批儿童文学新作,在中西方文艺思潮的碰撞、交汇之中,挟带着新时代潮流的清新气息,活泼泼地从生活海洋的深处涌现出来。创作新潮出现了。
教育均衡资源建设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硬性条件和设施的公平,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笔者任教初中数学,从自身教育教学的角度对教学公平体现于数学课堂进行相关思考,目的在于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B2C网络团购模式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稳步的发展,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用户数量的指数增长,网络团购这种新型的电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具有现场性的特点,这种现场性决定了口语很难做到像书面语那样正确和流畅,难免会出现纰漏,把话说错,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出现语误的几率较高,也较为普
提及18世纪前半叶的钢琴音乐,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于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意大利的斯卡拉蒂,而对法国的弗朗索瓦?库普兰的重视及研究程度远远不及前几位作曲家。与巴赫对巴洛克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女性创业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女性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女性创业活动也
<正>【你一定能获得你想得到的那一份……荧幕里,当我们跳过"好男儿"、"快乐男生"的喧嚣,回味纯净民族音乐的时候,我们的眼中闪现出一位身穿绿军装的青年男子。《帕米尔眼睛
生物作为一门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责任,并分担着培养人的重任。传统“三备”“三写”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生物教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教学效率、效果的提升,更不利
为快速完成装备修理任务,根据装备战时基地级维修的特点,提出了战时基地级装备维修作业分工的数学模型,在多工种多任务维修作业分工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带时间窗口的维修作业
<正> 中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典范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自1959年演于上海,立即轰动全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都以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