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多样性及其对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影响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地方稻种资源,其中红色稻种占多数。红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由于其不佳的口感而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频率。淀粉是稻米胚乳的主要成分,是决定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因子。因此,研究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异类型及其对稻米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影响,探索贵州地方红米水稻蒸煮食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为地方红米稻种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支撑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47份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20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58个基因内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贵州地方红米品种中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多样性,同时利用56个均匀分布在水稻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供试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在群体结构基础上进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标记与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6个SSR标记在147份地方红米品种中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的等位基因数为2.6429个,变幅为2-5个。其中在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中,稀有的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小于0.05)有16个,占比10.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549,变幅为0.0334-0.748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694,变幅为0.0400-0.7487。遗传相似系数为0.55时,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第Ⅰ类群由140份水稻材料组成,占供试材料总数的95.24%;第Ⅱ类群包含7份材料。结果表明,供试贵州地方红米水稻明显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其中籼稻占多数。(2)对147份供试材料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糊化温度(GT)、淀粉粘滞性(RVA)谱和米饭特性(吸水性、延伸性、膨胀性)等品质性状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以较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胶稠度与糊化温度为主,其中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平均值分别为24.9%、51.8mm、5.0,变幅分别为14.3%~28.6%、24.6mm~87.6mm、5.0~7.0;淀粉RVA谱特征值主要由成糊温度、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回复值来评价,其平均值分别为80.0℃、3123.8c P、2140.8 c P、4091.2 c P、983.0 c P、967.4 c P、1950.4 c P,变幅分别为71.2℃~89.4℃、2032c P~3664c P、1278c P~2735c P、2743c P~4901c P、334c P~1719c P、439c P~2006c P、1434c P~2631c P;通常认为崩解值大于1200c P、消减值小于300c P的品种食味品质较好,供试红米材料中崩解值大于1200c P的有10份,但消减值均大于300c P,由此可见供试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较差。米饭的延伸性、膨胀性、吸水性平均值分别为62.3%、169.8%、117.3%,变幅分别为31.9%~95.7%、48.4%~322.7%、29.5%~203.9%;米饭特性表现为延伸性越大、吸水性和膨胀性越小的米饭食味较好,而供试材料总体表现为易延伸、易吸水、易膨胀,可见其米饭特性不佳。供试材料中AAC高其GC也较软的品种有19份材料。(3)58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标记在147份地方红米品种中一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位点检测到2.04个等位基因。地方红米品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239,变幅为0.0791-0.4868;平均PIC值为0.4483,变幅为0.1582-0.9109,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0)有29个,高度多态位点(PIC>0.5)有20个,表明贵州地方红米水稻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在0.63处,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三大类,第Ⅰ类群由142份红米水稻材料组成,占供试材料总数的96.60%;第Ⅱ类群包含2份材料为毫米红、阳猫糯。第Ⅲ类群包含3份材料,分别为大红晚谷、小红晚谷和大胖谷。(4)通过群体结构分析,147份地方红米水稻材料可分为3个亚群。基于群体结构的关联分析,与蒸煮食味品质理化性状显著关联的共检测出17个标记位点,其中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关联的有12个标记位点,累计解释了72.90%的表型变异,其中Wx基因的Intron 1 SNP(G/T)位点,可解释20.98%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糊化温度显著关联的标记有4个,累计解释了38.02%的表型变异,其中Wx基因的Intron 1 SNP(G/T)位点和Os SSIIa基因的Exon 8 FNP(GC/TT)位点,分别解释了16.18%、14.43%的表型变异。与淀粉粘滞性参数显著关联的共检测到39个标记位点,其中Wx基因的Exon 10(C/T)位点解释了热浆粘度11.51%、冷胶粘度8.38%的表型变异,Wx基因的Intron 1 SNP(G/T)位点解释了成糊温度8.79%、二级数据崩解值14.15%的表型变异;与米饭特性显著关联的共检测到10个标记位点。
其他文献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飞快发展,行人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但在一些较为恶劣环境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密集行人检测、尺度不一的行人检测。行人检测技术的发展对智能监控、互动机器人、行人重识别等相关技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解决行人检测技术难题极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行人大小尺度问题,本文修改YOLOv3算法中锚框参数,并引入多尺度特
从细观尺度上看,混凝土由骨料、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组成的多相非均质复合材料,因细观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宏观上的力学特性。因此本文利用Python语言和ABAQUS分析软件,建立混凝土多相细观单胞模型,预报等效模量及强度,并将预报方法应用于固废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中。首先,建立混凝土细观随机模型,基于均匀化理论,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结合ABAQUS软件计算平台,开发出基于Python的
光伏阵列是光伏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不但是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的保障,而且对于减少能源损失和排查安全隐患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智能技术在光伏发电行业的应用,相关理论的研究为设计适合光伏阵列的故障预测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光伏阵列的故障特征提取、特征参数预测趋势模型以及故障识别模型,然后将它们应用到光伏阵列的故障预测中,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工作:第一、研究了太阳能发电运行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和可溯源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不可信环境下的信任问题。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短板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存储扩展性方面。在区块链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节点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的账本数据和状态数据对节点的存储性能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降低区块链中节点的存储压力,提高区块链系统的存储扩展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区块链存储优
1.背景和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而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目前的治疗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但是PCI后部分病人会发生管腔再狭窄,因此需要新颖的治疗策略。内皮祖细胞(EPCs),从起源包括脾和骨髓,能归巢至损伤血管局部,分化为内皮细胞,表明内皮祖细胞有血管修复的作用。但是,涉及EPCs属性调节的基本机制仍然不确定。
本研究以贵州黄鸡为试验对象,探讨0~6周龄贵州黄鸡的能量需要,旨在为贵州黄鸡的科学养殖和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为贵州黄鸡生产实践提供指导。试验一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鸡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健康1日龄贵州黄鸡雏鸡共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各组试验鸡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0.03 MJ/kg、11.71 MJ/
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臂凭借着高效率、高生产质量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焊接、搬运、分拣等生活及生产中。现如今的机械臂为适应各种复杂与特殊的工作环境,对机械臂运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轨迹规划又是机械臂运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运动控制的基础,其直接决定了机械臂的工作质量,因此,高效可靠的轨迹规划能很好的提高整个运动系统的稳定性能。当前机械臂轨迹规划的重点和热门研究包括机械臂的能量
随着数字时代的降临,数字图像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便是图像数据的安全问题,当前人们使用最多的图像数据还未有行之有效的加密方案,这是因为传统加密算法在数据量大、冗余度高的图像数据加密运算面前早已变得力不从心,因而更加安全有效的图像加密方案的相关研究早已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混沌因其具有诸如初值敏感性、内在随机性等优良特性与密码学算法设计的基本要求“混淆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种植辣椒面积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的辣椒秸秆,辣椒秸秆焚烧及其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辣椒秸秆作为粗饲料时秸秆资源利用、增加新型饲料来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辣椒秸秆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含量,难以被利用,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筛选安全、高效的辣椒秸秆降解菌,明确其降解效果对秸秆饲料化、提高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辣椒秸秆和松树腐木中分离筛选出能够有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采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和5G应用的普及,人们对电子设备硬件的要求明显提高。高精度集成运放可以提升数模混合系统的分辨率,在精密仪表、传感器信号调理等领域不可或缺。相比CMOS工艺,双极型工艺速度更快、跨导更高、器件匹配性更佳,更适合制作高精度运放。本研究基于4μm、40V互补双极型工艺和Cadence IC 5.1.41环境设计了一款单片多级耦合运放并取得以下成果:(1)设计PTAT电流源提供与绝对温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