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地方稻种资源,其中红色稻种占多数。红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由于其不佳的口感而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频率。淀粉是稻米胚乳的主要成分,是决定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因子。因此,研究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异类型及其对稻米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影响,探索贵州地方红米水稻蒸煮食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为地方红米稻种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支撑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47份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20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58个基因内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贵州地方红米品种中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多样性,同时利用56个均匀分布在水稻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供试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在群体结构基础上进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标记与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6个SSR标记在147份地方红米品种中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的等位基因数为2.6429个,变幅为2-5个。其中在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中,稀有的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小于0.05)有16个,占比10.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549,变幅为0.0334-0.748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694,变幅为0.0400-0.7487。遗传相似系数为0.55时,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第Ⅰ类群由140份水稻材料组成,占供试材料总数的95.24%;第Ⅱ类群包含7份材料。结果表明,供试贵州地方红米水稻明显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其中籼稻占多数。(2)对147份供试材料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糊化温度(GT)、淀粉粘滞性(RVA)谱和米饭特性(吸水性、延伸性、膨胀性)等品质性状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以较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胶稠度与糊化温度为主,其中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平均值分别为24.9%、51.8mm、5.0,变幅分别为14.3%~28.6%、24.6mm~87.6mm、5.0~7.0;淀粉RVA谱特征值主要由成糊温度、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回复值来评价,其平均值分别为80.0℃、3123.8c P、2140.8 c P、4091.2 c P、983.0 c P、967.4 c P、1950.4 c P,变幅分别为71.2℃~89.4℃、2032c P~3664c P、1278c P~2735c P、2743c P~4901c P、334c P~1719c P、439c P~2006c P、1434c P~2631c P;通常认为崩解值大于1200c P、消减值小于300c P的品种食味品质较好,供试红米材料中崩解值大于1200c P的有10份,但消减值均大于300c P,由此可见供试贵州地方红米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较差。米饭的延伸性、膨胀性、吸水性平均值分别为62.3%、169.8%、117.3%,变幅分别为31.9%~95.7%、48.4%~322.7%、29.5%~203.9%;米饭特性表现为延伸性越大、吸水性和膨胀性越小的米饭食味较好,而供试材料总体表现为易延伸、易吸水、易膨胀,可见其米饭特性不佳。供试材料中AAC高其GC也较软的品种有19份材料。(3)58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标记在147份地方红米品种中一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位点检测到2.04个等位基因。地方红米品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239,变幅为0.0791-0.4868;平均PIC值为0.4483,变幅为0.1582-0.9109,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0)有29个,高度多态位点(PIC>0.5)有20个,表明贵州地方红米水稻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在0.63处,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三大类,第Ⅰ类群由142份红米水稻材料组成,占供试材料总数的96.60%;第Ⅱ类群包含2份材料为毫米红、阳猫糯。第Ⅲ类群包含3份材料,分别为大红晚谷、小红晚谷和大胖谷。(4)通过群体结构分析,147份地方红米水稻材料可分为3个亚群。基于群体结构的关联分析,与蒸煮食味品质理化性状显著关联的共检测出17个标记位点,其中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关联的有12个标记位点,累计解释了72.90%的表型变异,其中Wx基因的Intron 1 SNP(G/T)位点,可解释20.98%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糊化温度显著关联的标记有4个,累计解释了38.02%的表型变异,其中Wx基因的Intron 1 SNP(G/T)位点和Os SSIIa基因的Exon 8 FNP(GC/TT)位点,分别解释了16.18%、14.43%的表型变异。与淀粉粘滞性参数显著关联的共检测到39个标记位点,其中Wx基因的Exon 10(C/T)位点解释了热浆粘度11.51%、冷胶粘度8.38%的表型变异,Wx基因的Intron 1 SNP(G/T)位点解释了成糊温度8.79%、二级数据崩解值14.15%的表型变异;与米饭特性显著关联的共检测到10个标记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