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源性阿片类物质(如吗啡、海洛因)滥用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摧残滥用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阿片类成瘾包括对阿片类物质耐受、身体依赖性、戒断综合征和自身给药行为等特征性过程,阿片类物质一旦滥用成瘾,戒断极其困难,文献报道我国阿片类药物滥用者戒断后的复吸率高达95%以上。因此,对阿片类物质成瘾及复吸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阿片类成瘾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机体反复与阿片类物质接触,会使中枢神经系统(CNS)某些神经元发生代偿适应性变化,如代谢活性、受体活性、基因表达及对环境暗示的反应性等一系列的改变,最终导致耐受、敏化、渴求、强迫用药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阿片依赖不仅涉及阿片受体本身,还有多种神经递质及受体系统参与阿片药理作用的调节,如多巴胺(DA)受体系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系统、5-羟色胺(5-HT)受体系统、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系统、乙酰胆碱(Ach)受体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系统等。神经甾体是近年来发现的由CNS合成或来自外周由CNS代谢衍生而成的甾体物质的总称,包括孕烯醇酮(pregnenolone, PREG)、孕烯醇酮硫酸酯(pregnenolone sulfate, PREGS)、别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 AP)、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DHEAS)、孕酮(progesterone, PROG)、睾酮(testosterone, T)和脱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 DOC)等,是一类新型的神经递质。研究表明,神经甾体可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如γ-氨基丁酸(GABAA)、NMDA、5-HT和σ等的功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甾体可抑制慢性吗啡处理引起的依赖、耐受的形成;减轻纳洛酮诱发的吗啡戒断症状;抑制或诱发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的形成;某些神经甾体还可以使大鼠产生辨别效应,剂量依赖地增加伏隔核DA的释放,并加强吗啡升高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