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社会化及儿童社会性教育是幼儿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本文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缺陷,探索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具体来说,共分以下几个部分:引言该部分就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作了说明。第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具影响力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值得借鉴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与培养本章重点论述了幼儿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利他行为培养的方法措施,提出了“区域活动为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拓宽了空间”的重要论断。第三章:幼儿合作行为的研究与培养该章论述了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社会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四种水平,并就社会角色游戏与幼儿合作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合作行为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由此而得出“游戏活动是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最佳途径”的结论。第四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与控制本章介绍了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理论,对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重要结论,同时也提出了其它一些有效的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第五章: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本章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及评估标准进行了阐述,“生活活动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便利”值得关注,其它的培养方法也有借鉴意义。结束语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教育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笔者希望本文所论及到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措施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