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它是以重大发展需求和重要技术突破为基础,具有知识密集、资源消耗低、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良好特点的产业。我国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必须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进行研究不仅改善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提高了投资者的收益并为新一代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加剧,一般企业都需要解决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产业中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增大企业本身的信贷资金量,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也为投资主体提高了一个投资渠道。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为社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合理有效的融资模式可以使得产业融资的成本降低,出现明显的规模经济。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为基础,采用有序因变量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序因变量模型不仅具有离散选择模型的特性,而且还能将因变量的观测值进行等级排序。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内容文献综述和梳理,指出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其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内涵进行表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就是金融机构通过考察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后对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模式。并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认为这些理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帮助。接着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上先阐述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中小企业形式发展的,企业规模、绩效等难以达到信贷市场的标准,处于劣势,因此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结构,就要对融资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提出了内源融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股权融资四种融资模式,并采用有序因变量模型对企业进行融资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得出了影响融资模式选择因素公式,再利用排序方法,得出短期借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首选的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是四种融资模式中排在最后的融资方式。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越大,成长能力越强,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可能性越大。在现实中,规模大的企业业务量多且资金周转期限较久,股权融资模式可以融到的资金数量相对内源融资、短期借款等融资方式来说较多,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规模大的企业成长能力较强,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素质的人才,盈利能力较强,相对小企业,这样的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更容易些。最后通过融资方式的确定,分析了融资风险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并进行实证研究,利用Logit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风险概率进行量化,将企业的财务安全性,也就是融资风险的大小,用概率表示出来,若将企业数据代入到该模型中进行预测,计算出的概率越大,则融资主体的财务安全性越高,融资风险越小。我们通过数据结果简明陈述风险值大小,为制定融资决策提供参考。并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如何进行融资风险管理,降低融资风险系数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