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与羌管的变奏:论宋代的军旅词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li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的对峙征战、宋朝的屡屡战败乃至最后亡国的战争历程是宋代军旅词产生的军事背景。自《诗经》和《楚辞》以来就存在的战争诗篇是宋代军旅词的文化渊薮。词体的发展成熟、主流社会对词的接纳和词人的创作心态等因素都促进了宋代军旅词的产生。在继承唐五代军旅词的基础上,宋代军旅词不仅在题材元素和词体形式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作者群、题材内容、“情”与“境”的变化以及风格气象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变异和创新。宋代军旅词和军旅诗虽然处在同一大背景下,体裁的分工导致它们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宋代词体盛行,宋代军旅词却有着它的生存困境,除了地理环境、宋代文人的求新心态、朝廷当权派讳言战争以及宋代理学思想的兴起和雅词的盛行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外,诗词体裁的分工、创作群体文学修养的限制、词体本身题材与性质的局限等词体自身创作传播方面的局限也导致宋代军旅词在宋词中所占的数量偏少。宋代军旅词将军国大事引进词体,改变了人们将词视作“艳科”的观念,对词体是一种创新和突破;军旅词的抒情本质和词中所含的悲剧气氛使得宋代军旅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他文献
在朱湘的诗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对生命的追寻和对死亡的召唤.这一对看上去相互矛盾冲突的心理构成了朱湘诗作中独特的"生死二重奏"现象(也即"生死的二极律动").从理论
像所有的天才一样,夏多布里昂有过激情与爱恨,受到过尊敬与鄙视。在他的主要著作《墓外回忆录》中,自我与时空交织在一起,在四周形成了新的神秘世界。他到达了时代的顶点,在当时人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特征.受城市化影响,九十年代小说在多元化表象下中存
本文研究从两方面展开,一为版本,一为思想。 版本部分首先对陆贽所有作品进行综合论述,然后对《陆宣公集》在宋代的流传情况进行考察,分宋以前、北宋、南宋三个时期来分期论述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重要的遗民词人。他的《须溪词》不惟数量不菲,艺术成就也是相当突出的。本文拟就须溪词的题材、感情基调、艺术风格三方面所显示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略作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