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实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是在以政府、社会中介、高校三方评价主体长期的博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权力的分配和利益的占有为纽带,政府、社会中介、高校三方评价主体在博弈中逐渐呈现失衡状态。政府评价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政府权力的多方力量。社会中介评价专业性弱化、合法地位欠缺。高校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盲目迎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信息掺入虚假成分,导致研究生教育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科学性缺失。上述现象都是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权力博弈失衡的表现及结果。所以,构建政府、社会中介、高校三方评价主体“在博弈中权力均衡”的理论策略是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本研究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对研究生教育评价所关涉到的各方利益主体的权力博弈进行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历程的追溯,深入剖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权力博弈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并在国际视野下,对美、英、法三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法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其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政府控制型;美国是分权制国家,其研究生教育评价是中介组织认证型;英国高校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其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政校协作型。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各国评价主体在博弈中呈多元均衡型趋势。笔者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反思,分别阐述了政府、高校、社会中介的行为策略,以期构建权力均衡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体系。只有政府、社会中介、高校各司其职,才有利于保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执行研究生教育评价政策的力度,增强高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调动社会中介参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积极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评价工作的效率,解决我国普遍存在的“官僚、低效”的问题;才能构建权力均衡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