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婚嫁服饰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服饰艺术和婚嫁习俗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与文化中的瑰宝。蒙古族服饰造型华丽、制作精美,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地各部落独特的体系;蒙古族婚俗古老而有极具生命力,是草原文化的活化石。两相结合,蒙古族人民在婚嫁仪式中使用的服饰是蒙古族艺术的精华,其庄重、华丽的特性注定了它往往是各地蒙古族服饰艺术中的集大成者。然而,学界目前对于蒙古族婚嫁服饰这一领域研究甚少,仅有零星的资料和为数不多的描述性研究,对于婚嫁服饰是如何从日常服饰中形成、与当地文化和习俗有何渊源,以及对于各地制作婚嫁服饰的工艺流程和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挑战,我们的了解还很有限。本课题首先总结前人对于蒙古族婚嫁习俗与民族服饰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聚焦于婚嫁服饰艺术这一细分领域,并选择目前尚缺研究、而笔者又了解较多的的内蒙古包头地区作为切入点和主要调研区域,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研的方法,纵向总结了这一地区婚嫁服饰发展的源流,横向比较它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蒙古族区域和国内外其他游牧民族的婚嫁服饰特色,展示了包头地区蒙古族婚嫁服饰与传统的蒙古族服饰艺术一脉相承而有所创新的整体面貌。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检索和与包头市土默特地区的手工艺者交流,总结出了包头地区主流的婚嫁服饰制作工艺,其中尤其强调了图案的宗教渊源与工艺中材质工艺和扣袢制作技术的特色。由于笔者的美术学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对包头地区流行的婚嫁服饰上的装饰图案与纹样是研究的重点,文中也插入了部分田野调查中绘制的反映当地实况的简图。最后,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切体会到传统婚嫁服饰发展的新趋势,即新一代蒙古族人们追求身份认同和回归传统文化给婚嫁服饰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工业化、自动化生产的普遍使用和传统制作技术的流失对婚嫁服饰的手工制作艺术形成的挑战。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笔者提出了对包头地区婚嫁服饰和制作工艺的保护、传承、宣传的一些建议。总之,上述研究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也通过中外文献、田野调查等原创性研究手段积累了新的一手资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略微填补了学界对于蒙古族婚嫁服饰,尤其是包头地区土默特等部落婚嫁服饰流派的研究不足之处,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丰富多彩的婚嫁服饰艺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背景病原微生物通常以“气溶胶”的形式在空气中扩散并传播,从而导致区域内空气受到污染,当人们不断的吸入病原微生物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空气作为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
富集U、Au、PGE①、Ag、Ni、Co、Bi和Cu等元素的复合型金-铀矿床形成于太古代风化花岗岩-绿岩基底之上的早元古代裂谷盆地中.在波罗的地盾奥涅加(Onega)盆地,这些元素通过次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畜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养牛行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牛的体尺参数主要包括体高、体长、体斜长,其既能直观反映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同时在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