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信息的投资决策的有用性,可分为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和计量观,信息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多采用历史成本法,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强调会计的相关性,多采用现时成本法进行计量。为此,会计政策面临着两难选择,是采用更加可靠的历史成本法还是采用更加相关的现时成本法?当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告模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是有用的?如果有用的话,投资者又是怎样运用报表信息的,这些都成为会计理论与实务关注的焦点。研究这些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研究盈余反应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盈余反应系数是基于资本市场来研究会计信息有用性。对于盈余反应系数(ERC)国外学术界有着统一的普遍认识,而国内学术界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定义大不相同。
本文在参考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盈余反应系数,并探究了其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盈余持续性是影响盈余反应系数的最基本影响因素,并以主营业务利润、现金流量、长期投资为基础设立盈余持续性的替代变量,建立有关的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作为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营业务比率和投资现金比率的盈余反应系数都有显著性,现金利润比率不具有显著性。也就是说,从实证上验证了利润表的决策有用性,也验证了现金流量表的信息会计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