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磁共振DWI和SWI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核心区及核心区周围组织改变的时间相关性及缺血性脑卒中对脑血氧代谢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22~87岁之间,平均年龄58.89±14.02岁。首诊行常规MR检查(包括T1W、T2W、DWI序列),9例第3天行常规MR检查+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10例第7天行常规MR+SWI序列检查。收集33例正常对照,男17例、女16例,年龄30~83岁之间,平均年龄51.48±14.61岁,常规MR+SWI序列扫描。测量首诊及第3天和第7天复查的脑卒中患者病灶核心区及核心区周围2cm范围内和相应层面对侧镜像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第3天和第7天复查脑卒中患者病灶核心区及核心区周围2cm范围内和相应层面对侧镜像区域的相位(Phase)值。测量正常组和卒中组上矢状窦和直窦Phase值。结果 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现24处梗死灶(主灶以梗死面积大者为准),病灶部位分布情况为左侧基底节区6例,合并放射冠腔隙性梗死2例;右侧基底节区4例,合并额叶腔隙性梗死1例;脑干梗死6例;枕叶2例,合并丘脑梗死、侧脑室旁白质区1例。3天组1 1个病灶,7天组13个病灶。卒中急性期DWI和复查DWI比较显示3天复查组ADC差值与7天组复查病灶核心区ADC差值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周围ADC差值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急性期SWI和复查SWI比较显示第3天复查组Phase与第7天组复查病灶核心区、核心区周围、对侧镜像Phase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核心区与核心区周围比较Phase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周围与对侧镜像及核心区与对侧镜像Phase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卒中组直窦及上矢状窦Phase值比较显示卒中组直窦Phase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上矢状窦Phase值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结合SWI评价缺血性卒中能提供从组织水肿到血流改变以及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等一系列的信息,不但为卒中核心区及缺血半暗带的定量评价提供参考,还在定量评价组织氧代谢研究中有一定价值,能在今后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