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表现为商品短缺。经过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市场经济建设与金融发展,绝大多数产品已经供大于求,引起了商品过剩、产能过剩,但是金融资产尤其是安全金融资产供不应求的矛盾却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出现了资产短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资产短缺揭示了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不是商品短缺问题,而是由高储蓄引发对金融资产价值保值、贮藏的强烈需求,以及居民、企业对金融资产持有、投资的旺盛需求与金融体系对金融资产供给相对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因此,资产短缺成为了经济新常态下与过剩经济并存的另一个极端性发展失衡问题,并引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高杠杆、泡沫化经济、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危机等。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要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因此,深入研究资产短缺,探究资产短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能为政府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以―全面剖析资产短缺内涵,科学研究资产短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做好保障金融安全、金融稳定与虚实经济相融合的工作‖为目的,通过―发现问题——理论分析——现实考察——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首先梳理国内外研究金融供需与资产短缺的文献,全面科学地概述了资产短缺的内涵;然后,建立理论框架剖析资产短缺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资产短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产短缺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其次,归纳概述我国几类主要金融资产的发展规模以及结构性特征,并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现实性描述与相关分析;之后,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资产短缺对整体经济增长、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再是,通过系统GMM模型探析了影响资产短缺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逻辑推演、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提出应对我国资产短缺的政策建议。在合理界定资产短缺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资产短缺影响整体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包括资本渠道和金融渠道,总结了资产短缺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以及分析了资产短缺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包括金融发展、储蓄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因素。资产短缺与整体经济增长、虚实经济发展失衡与金融安全存在密切关系。以中国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资产短缺与整体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及影响机理,使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了资产短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考察了资产短缺对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资产短缺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资产短缺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是对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这两种调节效应都存在地区异质性。同时,也发现资产短缺是导致虚拟经济过热、实体经遇冷和资金―脱实向虚‖的重要原因。通过扩展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利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产短缺与实体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且资产短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资产短缺是金融、经济结构演进中的一种非正常状态,在前文的理论框架、现实考察和实证分析基础上,可以发现资产短缺是造成虚实经济发展失衡,影响经济不稳定与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源。因此,有必要对影响资产短缺的主要因素做出经验上和计量上的分析与判断。通过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系统GMM模型探析了金融发展、储蓄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资产短缺的重要影响。科学认识资产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地方层面普遍性存在资产短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事实。基于理论框架、实证分析结果和中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快应对我国资产短缺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优化和改善金融制度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建议。这些对策与中央强调保障金融安全,降低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运行,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基调保持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