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光合固碳过程及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土壤结皮具有独特的生理生态特性,是荒漠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广泛分布。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由于高等植物的盖度相对低,生物结皮有机体占活有机体盖度的70%以上。已有研究证明,它们的出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但是,直接测定的生物结皮固碳速率在两个数量级变化(0.1~11.5μmolm-2s-1),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并且缺乏野外原位监测数据。生物结皮光合固碳和结皮覆被对土壤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对全面认知生物结皮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南缘广泛分布的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的碳固定和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为主线,利用Li-6400-17光合仪和Li-8150土壤碳通量系统,分别在控制条件和野外自然条件下,监测并分析三类结皮光合作用对水分、温度和光照的响应机制以及自然状态下生物结皮的光合固碳量及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旨在揭示沙区生物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碳汇源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是影响生物结皮光合作用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光合作用的水分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表现为: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光合作用的补偿点高于呼吸作用的补偿点。因此,在失水过程中,三类结皮均存在碳损失。生物结皮光合作用对温度需求的范围较广,藻、地衣和苔藓结皮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0~27℃、15℃和20℃;光补偿点表现为苔藓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光饱和点表现为地衣结皮<藻结皮<苔藓结皮。生物结皮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研究,既可以清楚认识其发挥固碳功能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可以解释结皮在沙区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区地衣结皮的优势种是能生长在低营养、剧烈变化地表的坚韧胶衣(Collena tenax)和柳叶胶衣(Collena coccophrorum)。生物结皮具有富集有机质和全氮的特性,但对其影响范围仅限于表层土壤。三类结皮的年固碳能力表现为: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分别为51.57、32.71和30.64g·C m-2a-1。虽然藻结皮光合作用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与苔藓结皮相比较低,能够利用对苔藓结皮无效的水分,但苔藓的年光合固碳量高于藻结皮,说明影响生物结皮光合固碳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净光合速率。(3)藻结皮和苔藓结皮的存在能够分别减少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23.15%和8.87%,地衣结皮的存在对土壤碳排放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干燥状态下,生物结皮破坏后,土壤立即由“碳汇”变为“碳源”;没有生物结皮的保护,土壤中的细粒物质减少,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研究结果对科学评价生物结皮的固碳能力和正确认识其在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合理制定荒漠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对湛江海域(雷州湾和湛江港)、大亚湾、汕头海域(汕头港和柘林湾)等广东沿海的代表性海区,开展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样品采集工作,利用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L
前言 肺癌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肿瘤及致死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且预后甚差,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未分化
对刺五加的人工促进更新措施、苗木繁育技术、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为恢复刺五加野生资源和人工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推进其经济林良种化、基地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
今日对商业电影研究范式问题的提出实属必要。一种研究范式的确立,同时意味着相应方法论建构的实现。在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范式是被确立为对认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常受到光照强度、环境温度、水分状况、叶龄、叶绿素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强度以及变化规律。其中有一种特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成本问题日益显著。成本控制与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情况进行调研分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泱泱二百余万言 ,这部表面看来内容荒诞不经、风格诡谲怪异的作品 ,内中却依然贯穿了作者一贯的对人生意义及价值的严肃思考这一写作传统 ,
近年来,云南农垦景洪农场党委以党建统领全局能力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立足农场深化改革和谐稳定发展主要任务,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努力开创党建新发展
辽南皮影戏(北派)与冀东皮影戏同属于冀东影派(又称滦州影派),二者间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本文通过对辽南(北派)、冀东皮影戏历史源流、生长土壤、表演形态等方面的探究,为文章重点部分——两地皮影戏唱腔音乐比较分析奠定基础。音乐分析部分,通过对两地皮影戏唱腔中的“词”与“曲”,“曲”中的“板”与“腔”,“腔”中的主体性唱腔与辅助性唱腔以及与唱腔密不可分的伴奏过门等部分逐级分类、逐句分析,进行由个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