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以社会活动和社会意识为对象,以语言形式为主体,以社会应用为目的,从语言的社会性和认知性两个方面深入研究语言变异的规律的新学科,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概念隐喻等理论放在广阔的社会维度上进行分析,使语言的发展、变异有了更科学的理据,它代表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高度。 本论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汉语网络词汇的特点、变异、社会语义关系属性、传播路径以及规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将汉语网络词汇纳入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范畴,重点考察探究在网络虚拟交际平台上,有别于现实语境的网络词汇的变异现象。 第1章重点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发展历程、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以及汉语网络词汇的研究现状。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每一个网络词汇,都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密切联系,属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因此本文指出了用认知社会语言学分析研究网络词汇的重要性。 第2章重点介绍网络词汇的发展现状,讨论网络词汇的定义和社会背景等问题。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影响网络词汇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网络词汇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第3章重点介绍网络词汇的范畴化、跨语义变异、家族相似性和非范畴化现象。根据范畴边界模糊性特征,指出很多网络新词语的产生是在其原型基础上对范畴边界进行了扩展,并探讨网络词汇中的非范畴化现象,根据词的范畴属性的动态性对网络词汇中的非常规的、跨词性的组词方式进行合理的解释。 第4章重点介绍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从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角度分析网络词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网络词语中的通感隐喻和经济性原则,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 第5章重点介绍如何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网络词汇传播机制问题。围绕网络词汇传播这一中心,从网络词汇的传播基础、方式、途径、新旧媒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网络空间参与者的多元化等方面对网络词汇的传播机制进行论述。同时,介绍了网络词汇暴力传播、演化及特征。 第6章围绕网络词汇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对网络词汇的社会属性以及网络词汇对现代汉语的丰富发展和本身的局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对网络词汇的规范问题进行论述。 本论文的创新点是: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如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比较全面的对网络词汇的特点、类型、变异和映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网络词汇的传播、网络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网络词汇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因此,本文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网络词汇这一社会现象,将实证研究方法应用于网络语言的认知与社会层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