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础.第二语言教学作为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际形式,历来倍受人们关注.从世界范围来看,二语教学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成绩斐然.但就中国的二语教学而言,尽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总体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问题依然存在,"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作者认为,其最根本的一点是没有跳出"代码交际"的窠臼,师生之间的交际被简约成一种简单的信息编码、传递与解码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因此,要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我们就必须摆脱"代码交际观"的禁绊,进一步明确二语教学这种特殊交际活动的本质,以改变学生认知环境为立足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该文从人类交际的一般特征入手,比较了三种不同的交际观,即传统的交际观(代码模式)、格莱斯主义的交际观(推理模式)和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明示推理模式),其中着重分析了关联理论交际观中所得出的认知环境与明示推理模式.在明示推理交际模式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审视了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探讨了学生交际能力内化的过程,以及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加以明示以达到培养其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关于二语教学的论著浩如烟海,人们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往往各持一词,但作者认为从明示推理模式的视角来探讨二语教学能给人们以新的启示:交际与认知息息相关,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从改变学生的认知环境入手,抓住交际能力内化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明示,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