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分析的山东省城镇建成区绿地系统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元素,是我国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它发挥着该地区范围内中心城市的作用。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城镇普遍存在一种城镇的发展就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观点,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了城镇的生态环境的优势,使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来说,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更是民心之所向。因此,现在城镇环境建设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城镇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环境的“先行军”,对其进行研究和合理规划显得尤为必要。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叶堂林,2004),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城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就城镇建设方面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建设什么样的城镇;二是如何建设城镇的问题。在建设城镇的过程中如何规划和建设城镇的园林绿地系统是一个以往很少被提及和重视的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3)。但是,目前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建设仍旧沿用大中城市的做法,这种盲目的模仿和照搬照抄严重影响了城镇绿地建设的健康发展(闫晓玉等,2003)。大区域环境绿地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城镇只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点,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城镇”,应该将城镇置于区域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加以考虑和认识。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风景规划设计师麦克哈格就提出:“理想地讲,城市地区最好有两种系统,一个是按自然的演变过程保护的开放空间系统,一个是城市发展的系统,要是这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话,就可以为全体居民提供满意的开放空间”。而处在区域大环境中的城镇,充分利用其优越的生态条件,对其城市规模的合理优化,使其最终实现这一目标。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的城镇居民的需要,对于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城镇,其发展的重点还是较侧重于经济建设的方向。因此本文针对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镇进行研究,这些城镇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城市绿地系统相对较好,代表较好的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要达到在满足城镇居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提高精神文化水平。本文选取山东省的绿化覆盖率达标(大于35%)的三个城镇,三城镇分别为:莱州、邹城、平邑,且均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园林绿化单位。三城镇城市化水平分别为莱州(53%)>邹城(50%)>平邑(35.8%),大于山东省乡镇平均城市化水平30%,这三个城镇是具有一定的城镇规模或者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城镇,他们分别代表着优秀城镇的不同城市化进程;三个城镇分布于山东省的北部,中部,南部;莱州地处沿海,邹城和平邑处于山东省内陆地区;三个城镇的建成区面积排序分别为莱州>邹城>平邑。总之这三个城镇分别代表山东省境内完成较好的不同的绿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指引着其他规模较小的城镇绿地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本文中采用ERDAS IMAGINE 8.5软件对影像进行纠正后,然后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实地调查,采用目视判读,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图。首先通过对img图像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比较,然后在Arcview GIS支持下,将各个幅度内的数据转换为栅格格式。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不同幅度下的多样性指数,同时将计算结果导入地统计软件Arcview GIS,生成相应斑块图像。通过对这三个城镇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异质性的分析,探讨适合城镇自身的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文中运用城市规划学、生态景观学、反规划学等若干理论作指导,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大中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为参照,从山东省城镇的特点及城镇规划布局的特点为研究起点,分析探讨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的特征,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自身的一些特点。在探讨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特征的同时,也分析总结出一些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重点通过城镇绿地系统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山东省城镇规划布局的特点和当前山东省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城镇传统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根据城镇自身的特点及城镇绿地系统的特点,结合现有的规划理论,提出构建山东省城镇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其他文献
城郊菜地土壤存在着广泛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面积较大且多以轻度污染为主。目前,有关土壤镉污染修复剂以基施为主,灌根型的研究较少。本课题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几种灌根型
湖北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面积大,侵蚀强度高,严重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根据第一次全
棉花是新疆种植规模最大的优势经济作物,新疆已成为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棉区。但是,新疆棉花生产还存在着产量不稳、施肥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三团,连续三年皮棉产量3000kg·hm~(-2)以上的高产棉田,进行棉花营养特性研究。三十三团地处塔里木河下游,常年干旱少雨地表可利用水源短缺,研究该区域高产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养分特性和棉田土壤养分特性,在新疆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