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土楼民居建筑形制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居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其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社会、文化等因素休戚相关,具有鲜明的地缘与文化关联性,从而衍变出形式迥异的民居类型。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合院式民居的典型形式及北方民居的代表,纵横交错的胡同富有深刻的历史含义,福建客家土楼则是我国闽南地区的民居代表类型,它是中华古老文化的灿烂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虽然地理位置上一南一北,但这两种民居建筑的建筑形制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有着巨大的差别,根据这些联系与差别,深入对比研究后发现,民居建筑的建筑形制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地域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章绪论阐述了国家对于传统民居建筑的相关政策方针,体现了传统民居的遗产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的价值意义,同时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对当代建筑设计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深远影响。第二章对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客家土楼的介绍,从民居的地域性差异以及社会人文,历史演变特征出发。第三章分别从民居功能、规模大小、空间特点、等级制度等角度深入分析两种民居形制,特有两种建筑形制特征的形成。第四章通过调研案例将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土楼建筑形制异同点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两者建筑形制的联系与差异出发,深入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分解建筑的构成元素包括门、窗,建筑核心空间,院落空间,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并通过制图软件绘制平面图、分析图、建模综合比较,整理数据列表研究,得出由于同属汉民族的文化背景。福建客家土楼建筑形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制,又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的不同,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了自身所特有的建筑形制。第五章现代建筑案例新加坡私宅的形制研究,对于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形制中围合式庭院空间优点的应用,以及土楼公社对于福建客家土楼民居建筑形制中的空间设计、内外隔绝等优势的学习与运用,再一次说明两种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优势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可以从传统民居设计中的优势和特点寻求现代建筑设计的理想构思。图100表2参37
其他文献
基于案例分析,阐述互联网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中的应用特点,工作程序的网络化、信息呈现云端化、管理结构呈现扁平化,探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入财务管理系统之中。
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套全预制装配式刚构桥一体化架设快速施工工艺,解决了常规一体化架桥机工效不匹配及传统悬拼工艺工期长的问题,实现了高度城镇化地区该类型桥梁的快速施工。该工艺采用新型一体化架桥机同步安装预制节段梁、墩顶块和预制墩身,且中墩节段梁采用常规悬臂拼装,过渡墩节段梁通过将墩顶块临时固定和布置临时预应力束,将传统边跨半跨悬挂优化为悬臂拼装,从而使得安装工效由39.5d/联提高
评价螺旋藻藻渣的营养成分,并测定及其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以提取藻胆蛋白后的螺旋藻藻渣为原料,采用碱酸处理法获得螺旋藻藻渣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其溶胀能力、保水能力和油脂保持能力,研究了膳食纤维对胆酸钠和NO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螺旋藻藻渣营养成分丰富,主要含54.80%蛋白质、11.20%碳水化合物和9.07%的水分等常规成分。矿物质中磷、镁、钙含量最高,分别为623.0 g/kg、1 070.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当今全球的热点议题,欧洲作为世界低碳理念的先行者、引领者,欧洲跨国企业在欧盟政策影响下低碳发展是其必经之路;中国政府正积极投身“碳中和行动”,2020年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3060”计划。以欧洲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和看待低碳的视角,论述了其自身在华发展低碳事业的必然性,分析了目前欧洲企业在华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及解决方案,为欧洲企业在华低碳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
企业推行低碳管理不仅是全球范围的一大趋势,也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向,更是社会大众心之所向。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及时转型,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竞争力,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该立足长远,及时寻找应对措施,这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企业应推行低碳管理模式,这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责任。
<正>四合院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在设计和建造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1The quadrangle courtyard,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 of people of the Han ethnic group, has a timehonored history. A quadrangle courtyard is surrounded
期刊
高中地理学科与生物学科在学科概念、研究对象以及教学内容上有诸多契合点,实现二者的学科融合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高中“地理+生物”学科融合可采取紧扣教材、把握课标、选取案例的策略,应遵循主体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和丰富性原则。以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地理教材“植被”一节为例,基于“地理+生物”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要点:以立体农业为案例,导入贴近生活的地理;
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突破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困境的关键。既有研究极少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且绿色创新效率测算尚存缺陷。采用MinDS模型解决前沿面上投影点选择不合理的问题,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并利用2011—2018年的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视角就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虽然对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城市绿
<正>一提起海明威,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硬汉"形象,的确,在海明威的小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硬汉形象,他们角色各异,有打鱼人,有斗牛士,有猎人,还有拳击手,等等,尽管身份不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自始至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管遇到多么巨大的困难,都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战斗下去,体现出了人类永恒的尊严与无畏的勇气。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海明威的小说里体现的都是对人类本质的表达,在他的作品里,人类的倔强,人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