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作为特殊的组织方式,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焦点,本文以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分类、社会功能为研究主线,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并对产业集群的类型学研究、社会功能有了较深的拓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产业集群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角度看,制度背景、资源禀赋、交通与运输条件、产业政策都是重要的社会要素,而且产业集群与社区的城市化、优势或支柱产业的出现有密切关系。美国硅谷、台湾新竹、中国大庆、花卉之都荷兰等古今中外各个传统和现代的特色城市和产业的发展,都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产物。这样,用社会学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方法,综合考察产业集群的成因和社会功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产业集群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产业集群定义已在学界达成共识:在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企业的集合。狭义的定义由于各学科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侧重点不同,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解释。但总的来说,产业集群可定义为:同产业大量企业及其相关的配套组织位于同一个地理区域,或互补或竞争或共同成长的一种现象。影响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外因的作用。产业集群在形成之初,必然有很多有利的先决条件,比如:地理位置的影响、人文历史因素、相关配套企业的形成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等。第二,内因的作用。包括:是否有出色的领导人、是否有相对完善的制度、网络关系是否健全等。大体上,所有学者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这两方面的情况。但是由于历史的不可复制性,成功的因素往往是偶然的,所以成功用在一个甚至多个集群上的研究结论,并不能支持所有的集群,每一个集群在具备内外条件不同的情况下,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正是由于影响集群形成发展的因素各有不同,对产业集群的分类也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对于产业集群的类型学研究要从要素和形态出发,考察造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种产业集群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建立产业集群相对稳定的分类系统,从而为深入考察产业集群的社会功能铺平道路。最后,本文讨论了产业集群的社会功能,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社会学中,产业集群是一种社会事实,它与全面的工业化所造成的城市化有所不同,这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表现得尤其明显。按照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和功能分析思路,它是从机械团结的社会向有机团结的社会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所包含的功能分析,就不能单纯从经济学视角来展开,资源禀赋(无论是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还是人力资源)、社会关系网络、地理气候和交通运输条件、产业政策、制度背景等,都是经济学思路所无法涵盖的;功能分析所包含的产业集群对社区形态演化、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对社会分工和分化造成的影响,必须纳入进来并进行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