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可以培养大量合格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其质量的改进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所以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而完善的质量保障政策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等职业教育,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主要分为整顿与恢复阶段(1978年4月——1985年4月)、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5月——1996年4月)、依法调整阶段(1996年5月——2002年7月)、规模攻坚阶段(2002年8月——2010年6月)和战略转型阶段(2010年7月至今),认识各个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及对质量的相关规定,从而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有个更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变迁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稳定性;质量保障政策依存环境的变动;质量保障政策相关利益群体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这三方面矛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质量保障政策的变迁。质量保障政策变迁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从条文性规定走向系统性政策;从长期注重规模发展走向重视质量发展;自始至终重视重点骨干学校的建设;从关注就业人数走向关注就业质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但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又存在着一定的制度障碍,它主要表现在历史欠账多、路径依赖重、变迁时滞长、制度缺陷多四个方面。制度障碍的存在是质量保障政策发展的阻力,所以要尽量的减轻阻力,完善质量保障政策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要加强质量管理,弥补历史欠账;政府强力推进,打破路径依赖;加强政策学习,缩短变迁时滞;完善政策体系,减少制度缺陷,最终能在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