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故事新编”小说艺术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鲁迅《故事新编》问世以来,无论内地或香港的文学,都对“故事新编”小说传统有着延续和光大。李碧华沿袭着这一传统,逐渐锤炼出鲜明的私人印记,并铺张扬厉成个中好手。其“故事新编”小说量多质优,足以傲视群雄、睥睨同侪,经典代表作更多为此类。本文拟从人物塑造、传奇叙事、技巧翻新三个角度,对李碧华“故事新编”小说的艺术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藉此对李碧华的小说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获得新的认识。本文绪论对“故事新编”做了界定,并对本文选题依据和目前研究现状做了概括与陈述。第一章从复仇主题入手,分析了古今比照的人物塑造特色,将李碧华笔下的人物分为作为复仇者的女性、作为承受者的男性以及性别模糊的特殊形象三类进行说明。第二章从别具深意的时间布排、灰暗呈现的悲剧情境、前贤经典的戏仿反讽三个角度分析了李碧华的“传奇叙事”手法,并将她的作品同白先勇、苏童等作家的类似“新编”作品进行比较,以彰显特色。第三章则分析了李碧华极具个人风格的指涉象征的动物寓言、不堪破碎的残酷意象、锦上添花的电影元素三个“旧瓶新酒”翻新技巧。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文学史上对李碧华的评价。虽偶有纰漏,但总体看,李碧华的“故事新编”小说仍是瑕不掩瑜的,她的风格自成一家,许多妙处尚待挖掘。李碧华为了实现自己“先娱己后娱人”的写作原则,通过“故事新编”的桥梁,既做到了将自己信奉的鬼神、轮回和宿命论作为底色,搬演新传,借古讽今、观照现实,又给读者带来了深情绵邈的爱情传奇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更在文字冲击外还多了一点思考回味的余地,真正找到了一条穿越于雅俗之间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通过对矿山机械的进一步研究与创新,提高了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同时加强矿山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管理工作,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在对矿山进行
腌腊肉制品是我国传统肉制品的典型代表,以其风味独特、易于加工、贮存期长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传统加工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对消费者健康导致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沙漠化治理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有利于沙漠化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
流动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流入居住地社区后,陌生的生活环境增加了他们的融入压力,社会地位的边缘化更使他们感到无权感,从而产生了自卑、亲子关系疏离、交
以安徽安庆长江外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监测,得到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间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过程:从7:30左右生态系统开始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