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哲铁矿位于南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谢通门—墨竹工卡铜、铁、铅、锌、金成矿带,麦热—空朗金银铜铅锌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航磁、物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区内找矿潜力进行分析。本文查明了春哲矿床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工程、环境等地质特征,分析了矿体特征,求得了部分资源量,明确了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地质年代,确定了成矿模式且建立了成因类型。(1)矿区地质特征:春哲铁矿位于谢通门县春哲乡境内,谢通门县北侧约60km处。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白垩系下统塔克那组、白垩系上统—古新统典中组、第三系始新统年波组和第四系残坡积物。(2)矿体地质特征:矿体赋存在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与塔克那组(K1)地层侵入接触所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中,是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受接触带构造和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和影响。(3)围岩蚀变:矿体围岩主要为灰岩、泥质粉岩以及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钾化和青盘岩化现象。古生代沉积的含钙地层中Pb、Zn、Ag背景较高,形成“古矿源层”。新生代随着印度一欧亚板块全面碰撞,区域进入了陆内变形期,深部物质发生强烈的减压分熔,形成大规模流体和熔体;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为流体活动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同时较高的热异常为流体活动提供了最大的能量,加之大气降水的参与形成流体。这些流体在长距离的运移中使“矿源层”中的有用元素发生活化,当运移到适宜的构造裂隙时,由于温度、压力、Ph值的变化,以及含矿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使含矿热液在构造系统内适宜层位聚集沉淀,从而形成Pb、Zn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