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价值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网络化等新的形势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国非常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非常关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是,辅导员现实工作中的诸多复杂因素使得其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许多辅导员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临时性的,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职业认同弱化。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这种现状不仅会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质量产生影响。本文综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发现和了解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当前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偏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途径和方法,拟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重点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论述辅导员职业认同有关概念的含义,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第三部分,结合调研数据,分析和介绍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以及公平理论,深入探索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辅导员的物质基础需要、联系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另一方面来自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机关管理干部在多个方面的相互对比。第五部分,从辅导员多个层次需要的满足和降低其与校内其他人员各方面反差为抓手,提出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的三个方面对策与建议,即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机制建设,增强多个层次需要的满足感;调整心态,优化工作职责,增强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