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产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与此相适应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这两个特点所形成的。银行治理结构也因成为银行业稳健经营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引起普遍的关注。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在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时,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的竞争,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常常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积极建立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就本文的结构看,除导言、结论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包括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企业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理论、现代产权理论的企业理论、相关利益者理论,以及公司治理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西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以2003年底西方55家大银行的数据,分析所有权集中程度、国有股比重、机构持股比例、董事独立性等方面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得出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银行业绩的确存在一定的作用的结论。 然后,比较西方商业银行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 最后,提出按现代银行制度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措施及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