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均是世界性害虫。由于昆虫是变温动物,温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是造成种群季节消长的重要原因之一。B 型烟粉虱耐高温,在高温季节危害比较严重,种群数量大,并且多趋向于温室外危害;而温室白粉虱则多倾向于温室内危害。温度特别是对高温的反应差异是造成它们季节种群动态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此,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对B 型烟粉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两种粉虱对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的耐性差异、耐热性和耐寒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 温度对B 型烟粉虱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在20~29℃的温度范围内, B 型烟粉虱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用直线回归法求出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41℃和278.42 日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烟粉虱成虫寿命逐渐缩短,产卵量逐渐下降。各种参数的综合结果表明26~29℃是B 型烟粉虱种群存活和增长的最适宜温度。 (2) B 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耐热性差异较大。 两种粉虱成虫适宜生存的高温极限,即致死起点温度不同:温室白粉虱成虫出现死亡的温度在39.0~39.5℃,B 型烟粉虱则在41.5~42.0℃。另外,两种粉虱致死温区重叠很少,温室白粉虱的致死高温区在39.0~42.5℃间,而B 型烟粉虱在41.5~43.5℃之间。可见B 型烟粉虱成虫耐热性高于温室白粉虱。两种粉虱卵对高温的存活反应有显著差异。温室白粉虱卵的致死中温度Ltemp50比B 型烟粉虱低1.2℃, Ltemp90 比B 型烟粉虱低2.1℃。这说明B 型烟粉虱的卵比温室白粉虱更耐高温,表现在越到高温区两种差异越大。这种规律与两者成虫对温度的耐性刚好相反。 (3) 热胁迫导致温室白粉虱生殖力显著下降.  在25.0℃时,20 头雌虫的有效产卵量达到114 粒。但成虫在10.0℃暴露4 h 后产卵量降到19 粒,显著低于对照(P < 0.001)。在32.0℃下持续接种也导致雌虫产卵量显著下降(P = 0.002)。在35.0℃暴露1 h使雌虫产卵量下降到4 粒(P < 0.001),说明该高温几乎完全抑制温室白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是南阳师院文史学院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进行探索与实践的产物.围绕“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本质内涵,该院“卓师班”在培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课外阅读地指导与培养作
期刊
本论文以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雌雄成虫、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ur)3龄若虫及其取食危害的棉花和蓖麻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Y型昆
基于环境和谐农药这一理念的不断发展,从植物资源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开发植物源农药是当前新农药研发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在抑菌活性追踪下,对荔枝草(SalviaplebeiaR.Br.)的化学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下,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将教学的重心用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来提升其自
期刊
蚂蚁是昆虫区系中的优势类群之一,据英国Barry Bolton博士1995年统计,全世界已记载的蚂蚁16亚科,296属,9538种(未含种下名),而且每年还不断有不少的新种发现和发表,估计全世界的蚂
本文提出一种按专家系统模式,求解机械产品的装配序列规划的新方法.产品装配图用语义网络表示,知识库中存有各种联接部件拆卸的规则,系统进行正向分层推理,得到装配序列规划.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可危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作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是大学阶段都必须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期刊
本研究以宁夏主栽5个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正大12、西蒙6号和平玉8号为供试材料,以宁夏优势害螨二斑叶螨为研究对象,在大田调查基础上,利用二斑叶螨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