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OryzasativaL.)F<,1>杂种花粉不育基因S-c的物理图定位及其cDNA分离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灿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是复杂而普遍的现象,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花粉不育是导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究杂种花粉不育的遗传学基础上,定位并克隆杂种花粉不育基因,分析其分子生物学功能,揭示杂种花粉不育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花粉不育基因S-c进行了精细定位;构建了基于TAC载体系统的S-c座位的物理图谱;用可能包含S-c基因的TAC质粒筛选了灿稻品种明恢63(MH63)幼穗cDNA文库和粳稻品种台中65(T65)及其S-c近等基因系E5的捕获cDNA文库,获得了一些cDNA克隆,分析了cDNA序列,并和EST数据库比较,获得了这一区域的一些分子遗传学信息.通过以上研究,为分离水稻杂种花粉不育基因S-c座全进而阐明该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蜈蚣草、籽粒苋与玉米盆栽与大田试验,探究蜈蚣草和籽粒苋富集重金属规律,与农作物间作效果及其影响,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蜈蚣草和籽粒苋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特
论文首先以云南6121份地方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包括米色、芒长、株高、行粒重等在内的31个形态性状,研究了构建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通过比较包括丁颖分类系
该试验以中国种植的12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设水旱水两种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研究不同品种(系)水旱条件下的产量差异,明确品种(系)抗旱丰产的鉴定指标,鉴定品种(系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经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特别适合在干旱少雨地区栽培,随着中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栽培面积正逐年扩大.目前,生产上油用向日葵主要
以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5-2006年通过大田与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施N(nitrogen)水平对超级稻甬优6号(籼粳杂交稻)的生长生理反应与SPS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即在每hm~2施用3750kg蚕沙基础上,每hm~2分别施纯N:0kg、90kg、180kg、270kg与360kg(即每667m~2分别纯0kgN、6kgN、12kgN、18kgN与24kgN,处理代码
学位
应用Granier热扩散技术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榆(Ulmus pumila var.sabulosa)疏林林分进行树干液流通量研究。选择该区占林分80%以上林木的3种胸径级(小径级,15—25cm;中等径级,25—35cm;大径级,>35cm)榆树,使用Granier探针进行每隔15min的树干液流测定,同步测定各林分环境因子。林分中不同胸径级榆树树干液流通量特征表现为:树干液流密度峰值大径级树
警用数字集群(PDT:Police Digital Trunking)通信系统标准,是由公安部主管部门牵头,由国内行业优秀的系统供应商参与制定,借鉴国际已经发布的标准协议的优点,结合我国公安无
该试验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辽宁省不同时期育成的4个主栽品种和2个超高产品种为试材,研究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性状、株形特征、生理特点和群体生长发育动态的演进规律及其对肥
兰属是兰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属,拥有许多观赏植物资源。通过对兰属植物原生种和自然变异的筛选以及人工杂交育种,产生了国兰和大花蕙兰两大类世界闻名的兰花。本文研究了兰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