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一类由不同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损害,并可能导致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衰竭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总称,其在我国的发病率总体上属于常见病,且许多疾病均可以导致CKD的发生及进展,如若没有早期发现患者不会加以重视,但是CKD的发生及发展相当迅速,等到患者注意时基本接近于CKD3~5期,且CKD进展过程中总是伴有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唾液酸是否在CKD的进展中是否发生一定的联系,是否有助于研究CKD的进展变化的过程。目的:探讨唾液酸(SA)与血液学参数在慢性肾脏病(CKD)各期之间的水平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据K/DOQI的美国慢性肾脏病实践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选择铜陵市立医院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住院诊断为CKD的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KD1期17,CKD2期20例,CKD3期15例,CKD4期26例,CKD5期70例,年龄(60.49±15.1)岁,采集入院清晨新鲜血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同时排除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头孢类等相关药品及急性肾脏病等;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29例近两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作为对照组,年龄(62.17±11.28)岁。分别记录下CKD各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SA、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血小板(PLT)。其中e GFR的估算使用简化中国人MDRD公式进行计算分析,以e GFR作为评价肾功能状态分期依据;依据e GFR对CKD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下采集的实验数据,同时以SA四分位间距进行二次分组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期CKD患者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⑴SA在CKD5期显著升高,且与CKD1~4期之间及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⑵Cys C在CKD3~5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与早期CKD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ys C在CKD各期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⑶WBC在CKD各期之间及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⑷Hb在CKD4~5期与其他各期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KD4~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CKD3~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⑸RBC在CKD4~5期与其他各期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KD4~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⑹Ret在CKD5期与CKD1~2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KD3~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⑺PLT在CKD4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以SA四分位间距分组后各实验统计分析,其中上四分位数A组<59.9mg/dl,中四分位数B组(59.9~67.4)mg/dl,中四分位数C组(67.4~83.1)mg/dl,下四分位数D组>83.1mg/dl,所有实验数据进行SA四分位间距分组后统计分析⑴e GFR数据之间D组数据与其他各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⑵Hb在C组和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D两组数据与A、B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⑶RBC数据结果之间在C组和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D两组数据与A、B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⑷WBC数据A组数据与其他各组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⑸PLT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⑹Ret数据间D组与其他各组数据均由统计学意义;⑺Cys C数据A、B组与C、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SA与e GFR、Hb、RBC呈负相关,但是SA与WBC、RET、cys C呈正相关,同时研究发现SA与PLT之间没有相关性。以Spearman相关分析具有相关性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以SA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结果是以下几个数据:SA与Cys C、WBC具有正相关,与Hb具有负相关,回归方程式是Y=92.557+2.068WBC+1.188Cys C-0.596Hb。结论:SA对CKD在慢性炎症过程进展到肾衰竭期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在CKD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SA与Cys C、WBC具有正相关,与Hb具有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