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97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施米特(karl schmitt,1888-1985),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写下了富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论述其政治哲学思想。本文主要论述他的两个论断:主权决断论与政治敌友论。在施米特看来,主权就是决定非常状态。一旦出现例外情况,那么快速的决策是必不可少的,而按照程序就会延误决策的作出。由此可见,需要统治者迅速作出决策。因此,在例外情况下,主权独裁者享有不受限制的权力,所有的秩序都建立在决断基础之上。施米特由此揭示了他对国家与法律的关系,决断与文化的关系,决断与神学的关系的看法。施米特的主权概念是一种人格化的主权,这一决断论建立在文化绝望的心态之上,它的产生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施米特认为,政治首先是区分敌友,而严格意义上的敌人不是恩怨造成的私敌,而是由于无法克服的异己性所形成的公敌,与自己无怨无仇的公敌才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国家也需凭借其巨大的力量通过划分敌友而存在。施米特的政治敌友论从人性恶出发,由于人都是恶的,都是有危险性的,为了摆脱危险,人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这样政治和国家就出现了。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斗争之前提,在于朋友和敌人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政治的生存性特征。懂得政治的人必然懂得区分自己的朋友和敌人,这样才能在世界中求得生存。敌人和朋友界分的根本标准则是信仰,敌我冲突在根本上源于信仰的冲突,因此,政治和神学是不可分割的。施米特的这两个论断在内容上有其连续性,政治敌友论为施米特的“例外状态”和“战争式政治观”的主权决断论埋下了伏笔。施米特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头号敌人,他认为自由主义政治法学不重视非常态时期,遮蔽主权问题,否认政治决断的宪法学意义,是教条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施米特在技术上对代议制民主的指责,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看到了西方早期代议制民主的软弱和涣散,客观上为战后民主的完善做了点贡献。这种能诟指责也被现代民主所接受。但施米特批评自由主义同样不是为了挽救自由主义,而是要取代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和正确的趋势。施米特的主权决断论及政治敌友论的观点,是反动的倒退,现代民主不允许英雄和超人的存在,所谓庸人政治规则至上的政治恰恰是进步。希特勒和小布什的对外侵略带来的后果恰恰证明了施米特学说的荒谬。施米特批判自由主义,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所处的时代:一战战败并签订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危机四伏;德国纳粹党和共产党分别从右面和左面威胁着脆弱的魏玛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其次,由于施米特个人的经历。
其他文献
吉列尔莫·奥唐奈(Guillermo A.O’Donnell)是阿根廷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曾长期执教于美国圣母大学,担任海伦·凯洛格政府与国际关系研究教授,他的民主转型思想在西方独树一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1阶段(规划试点阶段)的重要环节和步骤。考虑项目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以及实用化等方面,参照世界银行及国家政府部门普遍采用的设
伯林对自由概念作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分与解读,为现代政治与个人自由之间关系的现实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对伯林自由观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伯林
通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理论对民主制度发展的阶级本质、民主制度的所有制基础和财产原则、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两者在社会解放中的地位进行理论分析
<正>太古地产与远洋地产联手开发的成都远洋太古里位于成都市核心区的大慈寺片区。项目近期刚刚开启了街区体验期,虽然尚未盛大开业,但因为这个项目独特的设计视角和引人注目
<正> 不久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演了一台独幕历史剧。四十五岁的女演员顾帼一在《甘罗十二为使臣》中饰演十二岁的甘罗。在导演任德耀、胡德龙的启发和指导下,她塑造
期刊
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公共行政低效的成因,并提出了改善效率的措施。文章首先探讨了公共性、公共利益与效率的内涵,指出公共行政具有二重性,其公共性决定了公共行政的首要
介绍了CJ-1型城际动车组自主化制动夹钳单元的功能、结构、技术参数、作用原理、试验验证及运用情况。
舵机是机器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传统舵机采用电位器实现位置反馈,控制精度为0.18&#176;。为提高位置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采用12位数字式非接触磁编码器作为位置反馈,位置精度可
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而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的。本研究认为,"自我损耗效应(Ego Depletion Effect)"作为一种由生理疲劳引起的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