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经济学领域中公共物品搭便车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也是目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当前经济学领域各种搭便车行为屡见不鲜,在城市物业管理中也出现了业主搭便车的问题,这阻碍了小区的建设和业主住户居住环境的改善。在物业管理中,既包括物业公司作为第三方给小区业主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务,也包括共有产权的业主通过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形式自治共同管理整个小区事务,而这些服务和管理方式使物业管理具有了公共物品的属性,使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或业主自治做出的决议无法排除个别搭便车的业主,一方面物业公司缺少经济有效率的解决手段,另一方面召开业主大会成本高效率低,难以聚集业主顺利召开,从而产生了物业管理的搭便车问题。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如何解决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搭便车困境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虽然已有学者对物业管理的搭便车问题做过研究,但是结合实验经济学手段,通过设计搭便车实验去探究物业管理搭便车机制的研究还几乎没有,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理论的分析去阐述物业管理中搭便车的现状、产生的外部原因及解决措施。因此,本文在对物业管理搭便车问题的处理中加入了信息公开条件、社会网络密度条件和惩罚机制作为实验的控制和对比条件,分析业主在不同情境下搭便车行为的变化情况,最终找到能够有效降低物业管理搭便车水平的方法。本文利用苏黎世大学为公共品实验专门开发的z-tree软件进行搭便车实验,将信息条件、社会网络密度、惩罚机制编入程序。在搭便车实验进程中,由招募的实验员控制整个实验的过程,通过软件导出参试者的投资分配方案和收益情况,从而收集到本文所需要的实验数据。通过ucinet软件对社会网络密度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t检验,运用stata软件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研究发现信息条件、社会网络密度和惩罚机制会对物业管理搭便车产生的不同影响,信息完全公开的条件下物业管理搭便车水平最低,信息封闭条件下次之,信息半公开条件下搭便车水平最高;高网络密度比低网络密度更能有效抑制搭便车;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都能减少物业管理搭便车行为,但物质惩罚的效果更加明显。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解决物业管理中的搭便车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