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多元协同机制研究——基于太湖流域案例分析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治理,对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1],推动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协同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复杂,涉及长江上中下游多地区利益,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决定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向是从碎片化走向协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中开展了较多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流域治理碎片化及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而探究与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多元协同机制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经之路。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多中心治理为理论依据,对协同治理相关文献的进行梳理,为促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多元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多元协同治理机制。选取太湖流域案例,分析对于结构性协同与程序性协同两方面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结构性与程序性协同问题,如:生态治理主体之间难以协同、运行制度不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需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不畅等问题。将收集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处理,对于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探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基于内容分析法,将案例与相关文献资料运用Nvivo12进行分析,探析成生态环境多元协同治理影响因素,根据问题成因,提出相应的构建多元协同组织架构、理清结构性组织关系、建立健全协同制度、完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优化路径。本文在理论基础上,尝试构建综合性分析框架,由于长江经济带地理跨行政区域多、位置复杂,便选取开展协同治理实践较早的太湖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从结构-程序视角出发,对多元协同治理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在流域层面,尤其长江经济超大型跨域流域来说,需要将多元治理主体结合起来思考,不能单纯局限于政府作用的发挥。以往对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研究从政策文本关联性、治理主体、环境规制等单一机制做出的分析研究,缺少整体性的研究。本文立足长江流域治理实际情况,结合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多治理主体,从结构性优化、程序性优化等方面提出有一定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致力于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海岸带是浅海和陆域的过渡地带,生态类型多样,生态功能丰富。但由于其生态环境脆弱且复杂,再加上海岸带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人类空间利用开发的矛盾愈发激烈。生态补偿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工具。为了解决生态补偿额度难以准确测算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修正的期望函数模型计算海岸带生态保护区不同受限区域农户的机会损失额度,利用选择实验法(CE)估计保护区农户的支付意愿。然后,以
学位
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友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性战略任务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生态问题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彰显了大国担当。低碳农业既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又具有吸收温室气体的碳汇作用,兼具碳源和碳汇双重属
学位
油田随着开发的进行,可采储量逐步减少,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剩余油,对油田的稳产至关重要。特别是大庆外围边际油田面临储层物性差,单层厚度较薄的实际,准确分析剩余油,增加后期开发方案制定的针对性更是至关重要。本文以Y油田为例,从整体构造出发,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剩余油饱和度,对该油田的剩余油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明确了该油田剩余分布的优势区域。
期刊
为研究果实膨大期番茄对温、光环境因子的需求特性,本文以‘凯德雅丽1832’番茄为试材,分12批次定植,利用日光温室的自然条件为番茄生长创造不同温、光环境,研究了其对番茄果实膨大前期和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基于生长天数的番茄果实横径logistic模型,可以把番茄果实膨大期分为前期(包括渐增期和线性增长期)和后期(缓慢增长期);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果实膨大前期和后期的长势因子,获得各时
期刊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开采注水时间长,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储层内部的油水分布日趋变得复杂,其运动规律越来越难以预测。利用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其高含水时期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认清油水运动规律,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研究区剩余油有5种分布类型:①好砂层砂体边角部位零散分布的剩余油;②好砂层主砂体边部连续分布差砂体中的连片分布的差油层
期刊
根据检查井密闭取心资料、生产井测井资料以及油藏数值模拟资料,对大庆长垣外围油田剩余油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剩余油类型包括注采不完善型、井网控制不住型、油层物性差型、微型构造型、断层遮挡型、单向受效型和未射孔型;大型曲流河道砂体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尖灭区附近、废弃河道、河间砂及侧积夹层顶部;分流河道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河道的突出部位及河道边部的薄差层中;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河
期刊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践正在有序推进,但长江干流和支流的省际大规模横向补偿进展缓慢。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建设,优化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路径,本文梳理了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主要制度文件,并对主要试点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应明确补偿具体内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健全横向生态补偿监督考评体系,建立
期刊
[目的]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构建以补偿标准为核心的长效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使耕地生态补偿真正进入可操作阶段。[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耕地生态补偿及其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原则、补偿主体和对象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管理及来源、补偿机制的运作及保障措施。[结果]创新性地构建了省际和省内两个层次相结合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探讨了省内农民
期刊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之肾”,相较河流、森林、海洋等其他生态系统而言,湿地生态系统有着更加直接的经济价值,具有更加紧张的人地关系,如何调和湿地生态补偿领域中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达到利益平衡格局,更好实现湿地生态高质量发展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生态补偿机制脱胎于经济调控领域,是一种新型的资源调控手段,旨在通过市场经济调解自然资源利用各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
学位
<正>生态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北京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探索形成基于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按生态贡献分配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基于生态产品总值考核的跨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