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息日的股价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题之一,国外理论界在研究除息日股价行为方面出现了两大经典的派别,第一种是“税负效应”理论,其核心是:税负差异造成了除息日股价下降的额度小于现金红利额。第二种是“短期交易”理论,其核心是:如果除息日出现超常收益,那么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该收益代表投资者的套利成本。除了这两大理论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从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方面发现除息日的股价异常行为,比较普遍的研究是从最小报价单位制度导致股票价格的非连续性出发来探讨除息日价格波动的原因。
在国外对除息日股价行为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我国现有的文献中对除息日股价行为的研究还并不是很多,并且绝大多数都只是对“税负效应”假说进行了验证,而未对“短期交易”假说进行实证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对“税负效应”假说进行探讨的同时,也对“短期交易”假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采用了事件分析法和组合分析法等方法,首先以事件发生点作为节点,将整体样本分为不同的时间段,通过比较不同时段内的数值变化来推测我国除息日的股价行为,然后再对整体样本进行分析,本文将红利率和交易成本分为5×5的组合,以期更加直观的发现除息日超常收益的情况。实证的结果表明,除息日的“税负效应”在沪市A股市场的确存在,并且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个体投资者的红利税税率和资本利得税税率的差异造成了除息日的“税负效应”,但是在除息日附近并未发现超常收益和超常交易量的情况,因此,本文拒绝了除息日的“短期交易”假说在沪市A股市场成立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