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分形石墨烯生长机制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石墨烯家族的最新一员,石墨烯量子点(GQDs)除了具有石墨烯的优异性能,还因量子限制效应和边界效应而展现出一系列新的特性,因此吸引了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等各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仅近两三年内关于这种新型零维材料的研究在实验和理论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尺寸可控、操作简便、产率高、能批量生产GQDs的制备方法极少。本论文研究化学剥离碳纤维合成GQDs的方法及其制备工艺参数的影响,探讨了松香包裹碳纤维的抑制氧化和浸润机理,以及GQDs的等离激元激发,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微纳米尺度的分形石墨烯自组装现象进行了模拟,得到如下结论:  (1)采用化学剥离碳纤维法可制备出较高质量的GQDs。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GQDs(100)面和(002)面清晰的晶格条纹。GQDs的紫外吸收峰和拉曼光谱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红移,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蓝移。  (2)松香树包裹碳纤维的作用:松香树脂在氧化过程中首先与碳纤维形成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起到打开碳纤维边沿的作用,进而促使含氧官能团对碳纤维氧化插层和解离。  (3) GQDs的等离激元激发。与宏观尺寸的石墨烯相比,由于纳米结构的尺寸和量子受限效应,GQDs的等离激元具有独特的性能。在低能共振区,光谱线发生展宽,甚至扩展到近红外区域,并且光谱线发生劈裂。  (4) GQDs的等离激元激发依赖于边界的构型。扶手椅型和Z字型边界在体系的电子集体激发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低能等离激元共振主要分布在GQDs的边缘区域。  (5)对于氮掺杂的GQDs研究表明,靠近纳米结构的中心区域掺杂氮时,尽管体系的对称性没有改变,但由于氮原子较强的电负性,促使体系的吸收光谱发生劈裂,并且展宽。沿不同方向激发时,体系的对称性和氮的电负性对体系中电子聚集激发的影响不同。  (6)对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纳米尺度分形石墨烯自组装现象进行了分形模拟,发现微纳米尺度的分形石墨烯自组装是一种典型的扩散置限凝聚分形现象。
其他文献
在该文中作者详细讨论了多种两体量子系统纠缠态的判据,并比较其强弱.它们是:Bell不等式,熵不等式,部分转置变换,部分时间反演变换,纠缠区域,这些判据的着眼点此不同,且缺乏
该文首次用超球坐标近似在弱磁场和强磁场中计算了D中心的基态和激发态的体系能,对于研究D中心能级间的跃迁能和D中心的光学和磁光吸收都有重要的意义.1.与理论结果相比较:研
新课程积极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在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使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
该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系统地研究了小体系钛金属团簇--Ti(N=2~10)的电子结构,从微观上揭示了钛金属团簇团N=8时就呈现出了块体性质的行为.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成为限制传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因而,光纤的群速度色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标准单模光纤,色散值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且有一定的斜率,要实现波分复用系
期刊
氚在第一壁上的滞留是下一代聚变装置(如ITER)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出于装置正常运行原因的考虑,在ITER的第一壁中累积的氚滞留总量不能超过350g。而且滞留在第一壁上的粒子也会影
该文用横场伊辛模型研究了低维铁电结构的相变性质,主要内容包括:1.铁电超晶格;2.二维铁电格子;3.铁电颗粒;4.梯度铁电薄膜.对于铁电超晶格,研究了不同周期铁电/铁电超晶格的
由于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作者们对紧凑型、发射蓝绿光的激光器的需求越业越强烈,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上转换发光近年来在这方面得到重大发展.在上转换材料
该文首先介绍了离子阱的结构和激光冷却等有关的基本技术,并对囚禁离子运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不作近似时含时势下离子的运动,包括以前的一些经典处理方法,以及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