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n对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因在低温环境中具备优良的冲击韧性,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行业生产风电零部件。风电零部件除了要满足强度方面的要求,因其服役条件的特殊性对低温冲击韧性要求较高。本课题在QT400-18AL球墨铸铁成分的基础上,在球墨铸铁中加入0%~0.6%镍和0.15%~0.30%锰分别进行两组试验,探索镍、锰加入量对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铸态下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的组织为铁素体+球状石墨+少量珠光体。试样的石墨球球化等级为1~2级,石墨球大小等级为6~8级,镍和锰对石墨的球化效果没有影响。铸态试样随着镍、锰含量的增加,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增加。对各试样采用相同的760℃×6h低温石墨化退火热处理,加入0%~0.6%镍试样获得全铁素体基体组织,加入0.20%~0.30%锰试样组织中存在残留珠光体。当锰量一定时,随着镍含量增加,试样布氏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延伸率逐渐降低。铸态下各试样的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400MPa,退火后只有0.4%~0.6%镍试样抗拉强度高于400MPa。各试样断后伸长率均在21%以上。在0%~0.6%镍含量范围内,退火态试样的-40℃低温冲击吸收功随材料中镍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镍元素对球墨铸铁的低温冲击韧性产生了有利影响,冲击断口形貌由脆性断裂特征向韧性断裂特征转变。锰含量保持0.15%不变,当镍为0.562%时,退火态试样基体为全铁素体,硬度为149HBW,抗拉强度为412.5MPa,延伸率为23%,-40℃低温冲击吸收功为14.7J,综合性能较好。当镍量一定时,随着锰含量增加,试样布氏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延伸率逐渐下降。各试样的抗拉强度均在400MPa以上,退火态试样断后伸长率均大于23%,铸态0.25%~0.30%锰含量试样断后伸长率低于18%。在0.15%~0.30%锰含量范围内,铸态试样的低温冲击韧性随锰含量增加发生明显降低,退火态试样的低温冲击吸收功均在14J以上,变化不大,锰元素对退火态试样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比较小;各试样冲击断口均呈准解理特征。镍含量保持0.2%不变,当锰为0.22%时,退火态试样基体组织为95%以上铁素体和微量珠光体,硬度为146HBW,抗拉强度为404MPa,延伸率为24.8%,-40℃低温冲击吸收功为15.6J,综合性能较好。综合考虑球墨铸铁的强度要求和低温冲击韧性要求,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中应适量提高镍元素含量,控制锰元素含量在较低水平,风电零部件用球墨铸铁可选择0.2%~0.6%镍和0.15%~0.30%锰合金化。
其他文献
民事责任能力设立的价值目标主要是在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和保护无识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利益两者之间寻求一种衡平。现行侵权法中,监护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是补充责任,其仍然是真正
“建筑与家具一体化设计研究”的产生,并非源于一种客观规律或确定的标准,而是源于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主观臆断的,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担保事情做得足够久,并且能够带来一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从1929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现代艺术的展示、收藏与研究,并在1932年成立了建筑与设计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间该馆通过举办设计展览与竞赛、出版设计类书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形势,奠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认识基础;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打
成绩评定是评价教学质量,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延用的原始分简单相加的评分手段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试用一个学校中的真实例子来进一步证明,应
动画是一门特殊的视听语言艺术,在传递美感的同时又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彰显了社会的文化内涵,它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沙动画属于实验动画的一种类型,是实验动画发展的必然
从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种子的形态、解剖结构、果实及种子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ABA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
放假、开学,校园市场向来备受关注,有人就有需求,一旦碰上科技创新,火花总是那么耀眼。最近有两则人工智能应用于学生市场的案例引发热议:浙江初三少女网购“写字机器人”,试图瞒着
报纸
在当代艺术家托姆布雷(Cy Twombly)身上我们看到了媒介与精神之间搭建的一种关系。他的作品是通过运用媒介材料来进行一场书写的印迹活动。混合媒介材料的运用体现了他对物性的
目的:探讨G点存在证据。方法:总结直接研究、阴道和阴蒂手术患者三方面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直接流行病学研究中显示,80%女性感受自身存在G点,但双胎研究未发现G点的遗传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