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甘肃马鹿与牦牛藏羊对东祁连山杯腺柳灌丛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寒灌丛草地不仅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藏系家畜放牧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放牧是灌丛草地最主要的利用和管理方式之一。以往长期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植被-枯落物-土壤系统影响研究较少,从而长时间尺度下放牧甘肃马鹿与藏系家畜对灌丛草地植被-枯落物-土壤系统影响的异同及其变化规律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牧民连续放牧33年的杯腺柳(Salix cupularis)为建群种,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为伴生种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与牦牛(Bos grunniens)+藏羊(Ovis aries)灌丛草地的植被-枯落物-土壤的异同及其变化特征。以期为高寒灌丛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为实现灌木与草本协调共生、提高草牧业生产能力、促进草畜平衡发展以及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取得结果如下:1.放牧甘肃马鹿样地中灌木丛高、冠幅、生物量和盖度均低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53.36%、67.54%、37.21%和52.45%;灌木碳储量、灌丛下及灌丛间草本碳储量均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分别低14.99%、12.10%和1.45%;放牧甘肃马鹿样地中草本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分别高4.34%和74.84%;草本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也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牧草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P<0.05),但相对饲喂价值和草本植物的可消化率均低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P<0.05)。放牧甘肃马鹿样地中草本的相对饲喂价值较放牧牦牛+藏羊样地低13.34%。2.高寒灌丛草地中枯落物的总厚度、总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以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19.83%、57.69%、48.46%、32.98%、62.89%和70.06%。3.灌丛间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灌丛下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放牧甘肃马鹿样地中灌丛间和灌丛下0~40 cm土壤的含水率均高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40~100 cm土层与之相反;灌丛间0~30 cm土层容重表现为:牦牛+藏羊样地>甘肃马鹿样地,灌丛下则相反;放牧甘肃马鹿样地中土壤初渗和稳渗速率、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4.灌丛间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及灌丛下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甘肃马鹿样地<牦牛+藏羊样地。放牧甘肃马鹿样地中灌丛间和灌丛下腐生真菌功能、细菌新陈代谢功能相对丰度均高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而丛枝菌根真菌、动物寄生菌及与人类相关传染病菌的相对丰度均低于放牧牦牛+藏羊样地。综上所述,长期放牧甘肃马鹿可以有效的抑制杯腺柳+小叶金露梅+高山绣线菊灌丛扩张,利于草本植物生长,提高草本营养品质,改善了灌丛草地浅层土壤水分和容重,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但不利于灌丛生长,减少了枯落物储量;长期放牧牦牛+藏羊更有利于提高高寒灌丛草地的水土保持功能,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杯腺柳+小叶金露梅+高山绣线菊灌丛扩张,但影响草本植物的生长。
其他文献
CSF和ASF是由CSFV及ASFV所引起的接触性高、致死率高的传染病。APPV可引起A-II型仔猪先天性震颤,该病具有传染性,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CSFV、ASFV及APPV对养猪业的危害巨大,所以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及临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这三种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血清学方法,而且检测CSFV时还存在难以区分野毒和疫苗弱毒这一临床诊断难题。这些方法往往指标单一、且
布鲁氏菌是寄生在细胞内并能感染人和动物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的许多蛋白能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L7/L12蛋白是公认的T细胞免疫优势抗原,而且编码L7/L12蛋白的基因在各种间相对保守。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布鲁氏核糖体蛋白L7/L12用作疫苗来预防疾病,而对其致病机制研究尚少,本试验设计了编码L7/L12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引物,扩增L7/L12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和真核表达
为了分析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NGB基因的序列信息,以及NGB蛋白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的表达定位特征,深入探讨NGB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生理的功能发挥及其与极端自然环境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本实验利用TA克隆法,从健康双峰驼中成功获得NGB基因序列,通过DNAStar、Predict Protein等相关软件预测和分析了双峰驼NGB基因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理化性质、蛋白质高级结构等;同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SP法对NGB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的
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为参照,研究载锌蒙脱石(zinc-montmorillonite,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组织微量元素的沉积、肠道物理屏障及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拓宽饲料锌源,为肉鸡合理利用载锌蒙脱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包括三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288只,随机分
针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突出问题,探究更为节水高效的人工草地种植灌溉模式,是支撑当地草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研究于2019、2020两年在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前滩村试验基地进行。以无芒雀麦、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种植模式(无芒雀麦单播W、紫花苜蓿单播M和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H)和4种水分调控梯度(充分灌水
为明确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收获的第一茬紫花苜蓿草捆为材料,分别用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三种方式,研究贮藏0 d、30 d、60 d、90 d、150 d、210 d、270d和360 d时苜蓿干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用PDA平皿培养法、形态鉴定法和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合干草营养品质和
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知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理智主义者认为,能力之知可以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反理智主义者则认为,能力之知无法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然而,反理智主义者的核心论证即无穷倒退论证并不能有效地反驳理智主义。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表明,理智主义的观点在事实层面上得到了更好的辩护,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并没有种类上的区分。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能力之知最终能够被还原成一系列命题性
祁连山高寒草地资源是我国北方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退化较严重,导致其产量、质量下降。牧草植物的叶绿素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放牧家畜的生产能力,草地营养监测是草地资源调查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以实地考察为主的草地监测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草地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利用高光谱技术,实时掌握草地植物品质和草地退化状况等的方法,实现草地的遥感动态监测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ASD Fied
三江源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是中国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高寒地区,牧草生长季短,夏秋季节饲草供应充足,冬春季节牧草匮乏,长期以往形成“春乏”问题,杂草对建植人工草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保护播种作为一种栽培管理措施,对提高多年生人工草地覆盖度,解决建植当年产草量低,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寒区冬春季节饲草不足及杂草影响人工草地建植的问题,以垂穗披碱草(Elymu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长期干扰(如放牧、乱开滥垦等),天然草地严重退化,大量毒杂草滋生蔓延,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作为天然草原典型的毒杂草之一,常被认为是草地退化的指示物种。本研究通过对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的花表型及其变异性、交配系统特征、传粉生态以及繁殖相关性状选择研究,探讨了该植物在高寒退化草地入侵扩散的繁殖生态学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