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蝙蝠寄生革螨的分类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我国北京、天津、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及福建的蝙蝠寄生革螨标本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本研究对主要类群世界已知属级单元区系特性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蝙蝠寄生革螨的详细形态学比较研究和分类学研究,记述了中国蝙蝠寄生革螨2个科(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蝠螨科Spinturnicidae),5个属(巨刺螨属Macronyssus,肪刺螨属Steatonyssus,浆刺螨属Ichoronyssus,蝠螨属Spinturnix,拟弱螨属Paraperiglischrus)共14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隶属于巨刺螨属的7个新种分别为镇宁巨刺螨M.zhenningensissp.nov.;武夷巨刺螨M.wuyiensissp.nov.;扁颅蝠巨刺螨M.tylonycterissp.nov.;雷山巨刺螨M.leishanensissp.nov.;寡毛巨刺螨M.paurchaetussp.nov.;刺突巨刺螨M.stylussp.nov.;龙州巨刺螨M.longzhouensissp.nov.。隶属于浆刺螨属的1新种为隐腺浆刺螨Ichoronyssuscryptcteriussp.nov.。隶属于肪刺螨属的1新种为海南肪刺螨Steatonyssushainanensissp.nov.。还首次描述了来凤巨刺螨M.laifengensis的雄性第二若螨。记述了2科及5个属的鉴别特征,详细记述了全部14个种的主要鉴别特征,编制了中国已知属种的检索表,绘制了准确反映新种特征的形态图。 对蝠螨科属单元区系特征分析表明,东洋区和古北区-东洋区-非洲区区系型为主体,占60%,东洋区及含东洋区跨区区系分布的属数为8属,复计比重达80%。显然,东洋区及含东洋区跨区区系型拥有很大优势,显著高于新北区及含新北区跨区区系型、新热带区及含新热带区跨区区系型、含非洲区跨区区系型复计属数和复计比重,这意味着蝠螨科属区系育东洋区及含东洋区跨区区系起源特性。对巨刺螨属和肪刺螨属已知种的区系分析表明,巨刺螨属以东洋区和含东洋区区系型为主,占82.61%,在中国区系中,又以西南区和含西南区区系型为主,占56.52%。肪刺螨属在中国以东洋区和含东洋区区系型为主,占72.72%。
其他文献
期刊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和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之一。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型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 RNA,在植物对
微网是由分布式发电、储能装置、负荷和控制系统组成的一种新型电网。微网的运行方式分为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孤岛式微网是微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运行方式为离网运行。孤岛式微网主要应用于海岛和偏远山区等常规电网辐射不到的地区。相比于典型微网,在孤岛式微网系统中分布式发电比重大、种类丰富,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波量能发电等;同时孤岛式微网系统需要配置储能设备来稳定系统电压及均衡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发展孤岛式微
为了研究南美洲响尾蛇神经毒素(Crotoxin)对丘脑束旁核(thalamic parafascicular nucleus , Pf )神经元痛放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侧脑室注射(intracerebroventric
土壤种子库研究是当今植物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滇西北亚高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严酷的生境使得退化林地恢复难度较大,于是,充分利用自然
1月17日,淮委2020年工作会议在蚌埠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
期刊
将Painlevé分析的WTC方法应用到高维变系数方程中,并以(2+1)维广义变系数KP方程为例,得到精确解;首先对(2+1)维广义柱Kadomtsev-Petviashvilli方程进行Painlevé分析,确定Pa
目的 自由基(free radical,FR)、NO生成增多及能量代谢障碍在缺血性脑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葛根黄酮(pueraria flavonoid,PF)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