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与身心健康——基于中国八城市的调查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伯特在1984年的美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中首次使用“重要问题的讨论网”以来,个体社会网络就成为学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议题。但大多学者围绕这一议题来考察个体就业、个体适应等等,而对个体的社会网络与个体身心健康这一主题系统性地关注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包括身心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不仅具有医学的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可否认,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而网络对于个人生活包括个人的健康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证明,个人的社会网络对个人身心健康存在影响机制。当个人的身心遇到问题时,如果有足够的社会网的支持,那么一个人比较容易跨越生活的障碍,达到身心的和谐。相反,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较为缺乏时,则易使个人罹患身心疾病,使个人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在社会层面上,个体社会网能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必要补充,弥补制度的缺位,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   本文基于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八城市被调查者的社会网络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社会网络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文章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网络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列联表分析、趋同性分析、紧密度分析、同质性分析、异质性分析、ologic等等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社会网络因素主要还是收入和生活水平。城市中的外来群体与本地居民由于所拥有的社会网络的不同,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表现出差异。与背景相仿的人交往是讨论网的主要特点,这表明封闭紧密性网络更易成为人们表意性行为的载体。   总体而言,本论文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章:引言阐述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意义等;   第二章:有关社会网络和身心健康研究的文献综述,将对社会网络与身心健康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第三章: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对所选数据进行描述、对变量与分析模型进行介绍;   第四章:分析数据,对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特征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社交网站的迅速发展,学界越来越关注于通过运用互联网来获取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社会学者林南就曾指出社会网络及社会关系的共同作用是社会资本产生的源泉;美国
在转型加速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建构与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政府、市场、会三方力量的互动联系紧密,其互动结果关系到社区建设深入、持续、健康的发展。本研究在“社会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速、亲属网络的疏离、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致使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空巢老人是老年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