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隶属于无尾目,蛙科,臭蛙属,为中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重庆、四川、贵州、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与分类、核型、组织学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对其繁殖生态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关于其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花臭蛙的种群数量、配对系统、繁殖投入、生殖竞争与繁殖行为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掌握和认识花臭蛙的繁殖生态和行为,并探讨花臭蛙的早期胚胎发育的生态适应性。2010年7月-11月,2011年4月-8月,对河南省南召县松河段200m范围内(111°59.182′~111°59.477′E,33°30.743′~33°30.872′N)进行了5次考察。采用在膝关节系彩色棉线的标记重捕法调查花臭蛙的种群数量;以连续观察和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种群中大小匹配的抱对强度,研究花臭蛙的繁殖季节和配对系统;以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析花臭蛙体长、体重与窝卵数、卵径的相关性,研究花臭蛙的繁殖投入;以模拟实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法研究花臭蛙的繁殖竞争以及性选择;根据Gosner(1960)的分期方法,通过连续观察和间断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臭蛙的早期胚胎发育。结果显示:1.2010-2011年松河段的花臭蛙种群数量在82~178只。2.花臭蛙的繁殖季节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属于爆发式繁殖。2010和2011年,花臭蛙雄性与雌性的性别比例分别为2.61:1和2.88:1,偏向雄性。种群中不存在显著的大小匹配抱对。3.花臭蛙雌性体长与窝卵数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09,p=0.86>0.05,n=6)、与卵径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72,p=0.11>0.05,n=6)。雌性体重与窝卵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06,p=0.92>0.05,n=6)、与卵径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24, p=0.64>0.05,n=6)。卵径与窝卵数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24,p=0.64>0.05,n=6)。4.花臭蛙种群中存在雄性竞争,雄性花臭蛙的竞争方式有鸣叫、打斗、撕咬、冲撞等。5.花臭蛙的早期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其胚胎在肌肉效应期出膜,属于早出膜型。在水温20~26℃的条件下,花臭蛙的早期胚胎发育历时324.13h(约1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