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公民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7所高校的数据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素养是一个包含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等多层面、涉及个体的知识、情感、技能和行为等多结构的综合概念。公民社会的建构需要具有较高公民素养的共同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公民素养普遍提升的过程。当前,中国大学本科生是在社会现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推进的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也是在中国公民教育处于发展阶段成长的一代,他们是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成员。通过收集量化数据探究本科生的公民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能够拓展和丰富中国公民素养及其教育研究,还可以为中国大学公民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政策性建议,因而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现有国内外公民素养研究,不乏具有深度的理论研究,但其关注度和成熟度还远不及公民教育研究。从整体概念上把握公民素养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跨越理论与实证的鸿沟,实现不同研究方法的整合是公民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依据已有研究,公民素养可划分为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公民能力及公民行为四个维度,本研究由此开发了本科生公民素养初步的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和数据处理,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以及信度分析改良后形成正式问卷。研究选取国内1所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省属重点大学和3所地方高校共7所不同类型高校作为抽样单位,采取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54%。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本科生公民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着公民认知和公民行为不统一的问题。其次,在探究本科生公民素养影响因素时,(1)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类型大学、有无担任学生干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学校教育在公民素养水平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学校教育分别与本科生公民素养之间具有显著低相关性和显著中相关性;(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校教育能共同解释本科生公民素养20.30%的变化量,非标准化回归模型为:本科生公民素养=141.401+1.22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1.722×学校教育;(4)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学校教育”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公民素养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研究认为要提升中国本科生公民素养,应首先着眼于学校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形式上入手,加强本科生公民教育。其次,需要为弱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本科生实施公民教育补偿,对其既要有基本的经济资助,又要通过教育干预和针对性的校园活动实施公民素养培育。第三,针对本科生公民认知和公民行为不统一的问题,学校应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公民教育实践机会。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否是判断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教师应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重要问题.作为小学音乐学科同样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只有提高课堂教学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社会救助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已成为参与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为社会救助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不断推动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以其灵活
权威问题历来是行政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议题。从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到行为科学理论时期,权威观发生了历史演变,可将它们概括为:规章制度权威观、情境规律权威观、行为
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必须具备的一项阅读能力.但文本阅读主要以文字为主,学生对此兴趣不高,无法落实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基于此,对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势在必行。由于我国网络课程的起步较晚,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
本研究调查了通过在加纳实施自费学习来逐步增加进入高等教育的路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   影响加纳高等教育入学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加纳人选择自费学习的
泉州的港口发展史已有1500余年,曾经的世界最大商港——刺桐港,地处泉州。近年来,泉州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与国内其他大中型港口相比,泉州港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为实现泉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出台大量法规与政策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提出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但在实践中,欠薪形势依旧严峻,不但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同时
探讨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重视朗读基本功、明确朗读目录、制订朗读能力培养的相应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