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兹格塘错全新世环境变化湖泊沉积记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兹格塘错是位于藏北高原腹地的一个封闭型湖泊。藏北高原气候恶劣,降水稀少,很不利于人类居住。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很微弱。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兹格塘错沉积物能够忠实地记录自然界的真实变化。另外,流域内蒸发旺盛,没有冰川活动,地表径流和地下泉水是湖水主要的补给来源,水量平衡要素简单。故而兹格塘错成为研究青藏高原腹部气候演化的理想湖泊。   1998和1999年李世杰研究员等对其进行野外考察,首次发现并证实兹格塘错是一个半混合型湖泊,而半混合型湖泊是纹层发育并保存的良好场所。2002年李世杰研究员带队在兹格塘错水深30m处打钻,获得长达727cm的沉积岩芯,完整地覆盖整个全新世。沉积过程连续、稳定,主要以细颗粒粘土沉积为主。这也反映了兹格塘错全新世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沉积环境,沉积物岩芯记录能够反映整个全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   李万春博士曾对兹格塘错湖泊现代过程进行综合研究,并完成博士论文。本文则对柱状岩芯进行分析,冀以获得全新世以来该区域气候环境演化信息。本文选用的代用指标为粒度、碳酸盐含量、可溶盐(硫酸根、氯离子和硝酸根)含量和元素地球化学。经过多指标综合对比分析,对兹格塘错全新世演化特征和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获得以下认识。   所选用的环境代用指标具有以下指示意义。   1)沉积物粒度中值粒径、粘土和砂含量变化与湖泊水位变化密切相关。较细的中值粒径,较高的粘土含量和较低砂含量反映了深水湖相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变化曲线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的变化。兹格塘错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受到风力搬运,河流搬运和湖泊内生沉降三种动力作用。   2)兹格塘错得到富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地表径流和部分地下泉水补给,水体(CO32-+HCO3-)含量始终很高,没有像其它湖泊那样随Ca2+沉淀而减少。沉积物硫酸根和氯离子含量很低,且变化趋势一致。这说明兹格塘错全新世以来的演化一直处于碳酸盐沉积阶段。   3)湖泊沉积物化学组成以入湖径流携带的表生环境下的惰性元素为主,内生沉降的碱土金属元素次之,还有地下泉水补给携带的Sr等。   兹格塘错沉积物记录显示青藏高原腹部全新世气候演化具有以下特征。   1)兹格塘错水量平衡要素中,蒸发量变化对湖泊水体扩张与收缩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冷时,蒸发受到抑制,区域环境趋于湿润,地表径流增加,湖泊水位上升。暖干和冷湿为主要的气候波动模式,这与近40年来(1958~1998年)水量平衡要素估算相一致。   2)兹格塘错沉积记录与其它地区环境记录在全新世气候变化和气候事件上具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   3)全新世气候演化呈现偏湿-暖干-偏湿变化。全新世中期出现暖干化,与东亚夏季风作用边缘区的干旱事件相对应,但其成因不同。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是由强烈蒸发引起,而夏季风作用边缘区是由夏季风衰退,降水量减少引起的。   4)全新世初期,兹格塘错出现湿润气候。9.3~8.9cal.kaB.P.、8.3~7.8cal.kaB.P.、5.0~4.7cal.kaB.P.、4.0~3.8cal.kaB.P.、3.1~2.7cal.kaB.P.时期和0.5cal.kaB.P.以来的小冰期,湖泊均出现水位上升事件,指示区域气候经历冷湿事件。但在8.2cal.kaB.P.,由于大幅度降温,降水以固态形式保存,引起径流减少,水位出现短暂下降。1.0~0.7cal.kaB.P.的中世纪暖期,沉积物记录显示气候出现干旱化波动。   5.0~3.5cal.kaB.P.时期气候处于剧烈波动期,沉积速率为全新世平均速率的2.6倍。近一两百年来,粉尘活动大大加强,气候出现强烈干旱化趋势。这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加强,以及全球变暖趋势相一致。  
其他文献
一、概念:微传播与电视“新闻场”著名新闻学者方汉奇先生在接受央视《大家》栏目专访时曾经说,有三万个微博粉丝,就相当于办一张报纸。①如此看来,动辄就有上百万,甚至破千
当前,我国新闻传媒的区域性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态势,总体而言,东部繁荣,中部平淡,西部则略显萧条。而这种区域化特征的体现则与经济的区域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些年,在
积雪是地球表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精确监测积雪覆盖及其动态变化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我国主要积雪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
学位
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你好,明天”栏目内容为基础,对此栏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栏目持平民化立场,内容聚焦于民生与政治;语言温暖隽永;多采用反问与排比句式;采用图片方式搭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资源的宝贵性不言而喻。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又是社会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河流整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城市河流整治所经历的三个不同时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河流景观整治的发展趋势。首先,根据河流性质与尺度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
新闻图片是文化传播中唯一一种人类都能够读懂的语言符号,它不仅超越了不同语种的文字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化差异、地域差异而带来的传播瓶颈。图片因素在新闻传播领域影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同时又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对外界干扰敏感,生态稳定性较差,生态经济系统容易向不利于人类利用的方向发展,因此,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经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土壤侵蚀是导致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其他许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诱因。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