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及其评估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特色小镇是基于“美丽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生的“绿色生态”空间单元,其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达国家的小镇已演变成为国家经济、人口和产业的绿色发展空间载体,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结合点、连接点的最基本空间单元,兼具城乡优点的绿色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城市更新和联动乡村发展,推进县域绿色城镇化和城乡绿色协调发展,重构城乡新型空间格局(多中心和双循环、网络化和开放式)。2020年全球爆发公共卫生危机带来的持久挑战凸显城市群空间治理格局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又隐现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单元异质性创新驱动的内生优势。透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绿色生态城镇成功发展典型现象,发现我国特色小镇绿色质量缺乏系统性的评价和研究,以及绿色发展同质性严重、空间经济布局和融合包容性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因此构建特色小镇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机制和解决“协同”发展问题,是引导调控特色小镇差异化、功能互补化发展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思考。围绕着“如何结合绿色协调城市群和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方面的优势,面向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缺乏特色化、社区化、可持续化等特点,构建出可定量化分析和结构化表达小镇绿色发展状态及其动态轨迹的综合质量评价框架”这一问题开展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究小镇实现特色城镇化、人本体城镇化和绿色城镇化耦合的可持续(深度)城镇化的多中心路径优化。按照现象问题分析→理论概念提炼→模型系统建立→案例实证研究→政策体系构建的研究思路,本文完善了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框架,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发展演化与影响过程,系统评估了特色小镇示范样本绿色发展质量,预测了特色小镇绿色协调模式与实现路径发展趋势,提出了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对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都极具积极探索和借鉴意义。全文分为三部分共七章节内容。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实践新趋势,基于发展经济学和可持续城镇化等理论方法将特色小镇作为城市群县域的基本单元,建立了“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簇群-联合特色小镇簇群-准特色小镇连绵簇群-特色小镇连绵簇群”网络体系的识别标准;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局域关联指数Getis-Ord Gi*等空间统计方法,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异特征、分异影响因素、多中心演化进行了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归纳了“总体集聚、依托经济、沿海沿线、围城扩散、靠景分异”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多中心演化关键因素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通过构建绿色发展动态系统耦合机理、人地协调共生模型和居民生活质量感知框架,提出了美丽中国、特色小镇和绿色发展的有机融合式,为案例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概念支撑框架。其次建立了特色小镇绿色发展评估系统,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Super-SBM、Tobit、MATLAB(R2017a)、Arc GIS10.5的模型方法与工具,建立了四个维度12项指标的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效率评估模型和绿色发展质量影响机制,对国家级特色小镇和16个精品小镇的绿色发展水平状态、动态轨迹、时空差异和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时空分异影响、作用机理以及耦合协调进行逐项评估、集成和可视化,形成特色小镇绿色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认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绿色发展特色化和社区化创新,只有优化因地制宜和多层思维的绿色生态创新路径,才能真正实现“特色”城市、“特色”小(城)镇和“特色”乡村三级全域城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构建了特色小镇绿色协调发展体系,归纳出城市群都市圈依托型(协调城市群)、田园城市网络节点型(推进县域经济)和资源禀赋孤点分布型(联动乡村发展)三种特色小镇发展类型和绿色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特色小镇“区位+产业+社区”绿色发展模式、“美丽中国+特色小镇+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模式、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多规合一”创新路径的三种模式与路径,针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新试验、新高地与新名片、新家园、新空间和新沃土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综上,本文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研究进展:(1)完善了我国特色小镇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的识别标准,基于演绎归纳视角阐释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特色化、社区化、可持续化”的内涵特征;(2)对我国特色小镇绿色发展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基于时空动态差异视角从人口经济、产业创新、政策环境三个维度识别特色小镇绿色发展效率变化;(3)结合我国特色小镇群“流”空间的方法和数据,从形态和功能的视角对其“多中心”演化以及功能布局和发展趋势的匹配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基于国内外生态城镇绿色发展经验借鉴,构建了特色小镇绿色协调发展体系,提出特色小镇区域差异化模式与实现路径。
其他文献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AB)作为具有潜力的下一代新型二次储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污染小以及不易燃爆、体系安全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的能量存储设备和作为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源。基于氧气还原反应(ORR)和氧气析出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空气电极催化剂是影响ZAB性能的关键。多孔碳材料作为一种空气电极的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储量丰富、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大等诸多优点,但是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稳
学位
聚多肽又称聚氨基酸,具有和蛋白质类似的骨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类似物。聚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和其他聚合物相比,聚多肽的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作用赋予其独特的二级结构(例如α-螺旋和β-折叠),因此在生物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研究表明,多重因素可影响聚多肽主链氢键,进而影响其二级结构。近年来研究者们发展了多种二级结构可转变的聚多肽材料,实现了二级结构有序-无序间的调控。
学位
特征学习是保障计算机视觉感知算法有效性的关键步骤,特征融合策略是提高特征表征能力的重要技术。现有视觉感知方法还存在对场景语义信息建模不充分以及融合策略单一的不足,无法满足复杂场景对智能系统提出的感知要求。本文研究如何通过建立复杂场景的视觉语义模型,并以此来引导Transformer和图模型实现特征间的交互融合,完成知识传递及认知推理,提高视觉感知精准度。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首先,针对现有方法
学位
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从封建王朝国家向近代主权国家的转型与变革。民国云南地方志是多维度、全方位地探究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中国方志话语体系从世界与中国两个维度面临着重塑与重构。民国云南地方志编纂者群体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时代相结合出发,在国家观念、国民塑造、领土与主权、历史文化认同方面积极探索了“方志中国”话语体系在近代主权国家建构中的表现及贡献。鉴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本文
学位
近年来,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与人工智能算法理论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助推生产力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性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滥用等问题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威胁,对抗样本吸引了研究人员大量的关注,目前对对抗样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攻防方面。不幸的是,现有对对抗样本的检测与防御方法都无法解决对抗样本问题。
学位
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是肿瘤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约7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接受根治性或姑息性RT,尤其是对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然而,由于乏氧、异常DNA损伤修复、凋亡逃逸、免疫逃逸、肿瘤异质性、肿瘤干细胞再生等肿瘤自身以及微环境因素导致辐射抵抗。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肿瘤细胞的RT敏感性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仍是肿瘤放射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已有针对乏氧细胞的硝基咪唑类
学位
报纸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用户业务需求不断增长,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5G)核心技术之一。大规模MIMO技术在不增加基站密度和额外带宽的前提下,通过挖掘空间维度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然而,大规模MIMO所需数目
学位
模拟音效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能为作品增添画面感,赋予作品生命力。模拟音效的使用在古筝艺术中已有久远的历史,随着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作品题材愈加广泛,模拟音效也被推陈出新、更加频繁运用。本文以探究模拟音效及其艺术价值作为研究目标,梳理筝曲中模拟音效的发展与创新;从研究一度创作的意图着手,对筝曲中自然声响、人声以及其他乐器的模拟音效进行解读;从不同演奏家演奏版本和笔者的表演构建层面出发,对古筝演奏中
学位
行波管作为真空电子学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功率放大器,具有高功率输出、高效率、高增益等优点。为了研制高效率、大功率、宽频带的太赫兹辐射源,推动高性能装备的发展,行波管的研制向着小型化、大功率、高频段的方向发展。但太赫兹行波管中欧姆损耗大、互作用阻抗低等问题会对器件的输出功率水平产生影响,同时为获得器件的大功率输出,会导致行波管的整管长度过长。为解决上述问题,增加器件的功率容量,本文提出多种太赫兹行波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