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迈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使用着网络。自互联网在来到中国,大学生便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做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显示:10-29岁的青少年成为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体,比例高达56.5%。而《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上行为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9-24岁的年网民最集中,达到50%,可见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功能上的使用率都达到最高。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其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关系,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总结有关网络行为的有关研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问卷调查法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回收并录入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主要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针对文中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一个表示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1)网龄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层面有正相关性,与恐怖层面有负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2)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与心理健康的其他层面有负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与心理健康的其他9个层面以及总分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各层面均无任何显著的相关性;(4)上网目的总分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其他、总分等层面在0.05水平上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个别项目的负相关性在0.01水平上也达到显著水平;(5)主要使用的网络功能总分与其心理健康的各层面及总分均不存在任何的显著相关性,但是,网络功能各子项目与心理健康各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6)网络行为依赖程度中的耐受性、人际健康学业、强迫性、戒断性、突显性、时间管理问题所有层面与心理健康中的所有层面在0.01水平上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有的项目之间呈现了较高的正相关性,例如,强迫症状与戒断性、敌对与强迫性以及网络行为依赖程度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之间都有较高的正相关性;(7)心理健康总分=74.271+15.995×性别+14.076×各类信息查询+9.484×网络游戏+3.339×强迫性+2.154×戒断性+1.841×人际健康学业-9.298×学生来源-8.475×电子邮件-7.809×学习知识技能-5.839×休闲娱乐-3.917×网络电话-2.845×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