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物试采流道内固液流动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理想的可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对探明的水合物进行开采实验,但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输送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热激发法、降压法为代表的分解法,还是采用以打碎海底水合物以固液两相混输的形式进行开采的固态流法,都会遇到水合物在管线与井筒中的生成、二次生成与堵塞等流动安全问题,同时因为水合物藏的特点,开采时还会伴随着大量出砂。为了确保水合物开采中的流动安全,对水合物试采流道内固液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根据现场数据,利用OLGA模拟得到井筒沿线温度、压力分布数据并与水合物生成的温压条件进行对比,确定并说明了试采流道内存在水合物流动安全问题。为了掌握垂直管内水合物固液两相流特点,利用自主搭建的包含垂直管段的水合物高压环道进行纯水体系下水合物的生成与流动实验。利用砂颗粒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垂直管内的颗粒沉降、携带以及堵管条件下的携砂实验。然后基于Open FOAM开源平台,根据简化的双欧拉流体模型,建立宏观流动模型对垂直管内水合物固液两相流动进行模拟,基于Open FOAM+CFDEM+LIGGGHTS平台,通过CFD-DEM耦合方法对垂直管内水合物固液两相流动进行微观模拟,从而分别得到水合物固液两相流在垂直管内的宏观与微观流动特点。通过垂直管水合物环道实验与垂直管砂粒沉积与携带实验得到:随着水合物生成量的增加,浆液的粘度增加,使得水合物浆液的流动阻力增大;流速越大流动阻力越大,压力损失越大;在水合物颗粒浓度较低的时候,影响流动阻力的因素中流速占主导地位,当水合物颗粒浓度到达一定范围以上时转由水合物浓度占主导。粒径越小沉降越缓慢,沉降速度越小,开采相场粒径44μm的石英砂临界携带速度为0.009m/s,略大于沉降速度的两倍。当颗粒在垂直管底部形成沉积堵塞管段后,冲开沉积后弯头处流道随着流动速度增大而拓宽,砂颗粒被携带离垂直管底部,当流速增大至一定水平后,流道面积不会继续随流动速度增大而拓宽。对于垂直管内含水合物固液两相流动特性宏观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管内含水合物颗粒固液流动数值模型较为可靠;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到垂直管内水平段与竖直段内的水合物颗粒浓度在不同入口相分数、粒径以及入口流动速度条件下的分布规律。颗粒粒径越大,入口相分数越小,水合物颗粒分布越均匀,最大浓度相对入口相分数上升率越小;随着入口速度增大水合物颗粒分布不均匀程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大浓度相对入口相分数上升率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模拟结果拟合得到管内最大颗粒浓度与流动速度和入口相分数的定量关系式,并借此给出安全工况建议范围。对于垂直管内水合物颗粒微观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FD-DEM的微观模拟的到的颗粒在垂直管三维空间内的浓度分布与宏观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竖直管段内,弯头与竖直段衔接处沿流体流动方向上存在明显的“高密集线型”颗粒分布区域,延伸至竖直管段内,随着流动速度增大,这种颗粒密集现象会消失。
其他文献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规模增长迅速,但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却相对滞后。本文基于ICS(事件指挥系统)理念研究了应急指挥流程和相关辅助决策技术,以催化裂化原料泵事故、石化罐区火灾事故和延迟焦化火灾事故为例进行了分析。石化罐区储存大量易燃易爆油品,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区域。石化罐区火灾事故的主要辅助决策问题是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利用池火灾均匀辐射模型模拟了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液池火灾事故的影响范围,为
含油污泥是一种主要混合了石油、污水、污泥等的危险废弃物,直接排放将严重危害环境安全。为实现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并实现资源的回收,本文对含油污泥的化学热洗处理和微波热解处理分别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初步进行了工艺组合设计。对含油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基本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桩西含油污泥含油率为26%,含水率54%,含固率20%,样品粘度高,油分以重油为主,氢碳比较高,铁、铝和硫含量较高,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由于其环境友好、低成本、优异的成膜性和易于结构调整而已广泛用于水性建筑涂料领域中。然而,普通水性丙烯酸酯在耐水性、耐化学性和耐热性方面仍存在缺点,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环氧树脂的结构决定了其优异的附着力、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以及较高的反应活性,使得其可用于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且环氧接枝改性保留了环氧基团的反应活性,在交联固化成膜时提高其交联密度,可使得涂
原油采出液在从井口运送到联合站的输送过程中,由于受到井筒、油嘴、阀件、机泵等的剪切作用,原油与采出水之间常常会发生乳化,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而沥青质作为原油中具有极性的组成成分能够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强度较大的界面膜。这层界面膜的存在使原油乳状液的分散相液滴在互相碰撞时不易发生聚并,能够起到稳定原油乳状液的作用。温度以及原油中沥青质的质量分数、蜡的含量、溶剂的极性等因素都能够改变沥青质的缔合状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夹点技术从理论上导出了最小能量需求,为换热网络设计提供了方向和限度,有效保障了具有最大能量回收换热网络的建立,在节能减排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夹点技术进行能量系统集成提高炼油装置的整体能量利用效率,对我国炼油行业和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炼油行业中,常减压蒸馏装置耗能巨大,节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炼油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故本文以此装置为对
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兴起,油气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尤其是在流体转向处(如弯头、三通等)面临的冲蚀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管道冲蚀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普通弯头,但在实际工程中,T型弯头也是不可替代的部件之一,尤其是在不允许使用大曲率弯管的情况下。本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引入实验研究,采用多相流动理论、冲蚀预测理论、颗粒-壁面碰撞反弹模型、气体/液体与固体颗粒双向耦合、灰度关联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对T
化石能源在当前仍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在开发化石能源时需要对储层进行一定的改造,给油气储层施加压力,使储层破裂来降低油气开采难度,但是传统的以水力压裂为代表的开采方式有着单次、整体、效率低的缺点。电爆炸作为一种冲击波的产生手段,可以利用脉冲功率技术把电能转化为可控制的冲击能量,并且可以改善储层结构,增大渗透率,是一种高效率的开采方式。论文意在研制一种可以在井下工作,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冲
目前,高温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水泥路面优异的抗车辙性能,因此结合两者优点的半柔性路面应运而生。经实践发现,半柔性路面因水泥砂浆和混合料骨架强度不匹配而出现了路面开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性能和寿命。本文针对半柔性路面的问题,通过在砂浆中添加乳化沥青进行改善。首先,筛选乳化沥青和优化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的配方,通过改变砂浆油灰比得到不同强度的砂浆;其次,对沥青混合料骨架进行配
近年来,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密切关注,PM2.5、PM10等专业术语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知。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气有机气溶胶和二次颗粒物的主要前体物,因此,寻找高效、经济的VOCs处理方法势在必行。本论文采用表面活性剂吸收液对有机气体进行处理,研究了p H、无机盐对不同复配体系吸收正己烷效果的影响,以及复配体系对混合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同时
小电阻接地系统具有可快速切断接地故障,过电压水平低,能消除谐振过电压,可采用绝缘水平较低的电缆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配电网所采用。不同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单相接地时故障电流较大,需要立即切除或隔离故障,因此需另外单独配置接地保护。目前,中国10k V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普遍采用零序过电流保护作为接地保护,其电流定值一般为40A~60A,最大只能检测85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