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1A协同P53调控PD-L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AT丰富结合域1A(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1A,ARID1A)作为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The 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tion,SWI/SNF)的核心亚基,是肿瘤中突变最频繁的染色质调节因子。作为一个抑癌基因,ARID1A的突变或缺失在PI3K/AKT、IL-6/STAT3和Wnt等不同的调控通路中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子宫内膜癌中ARID1A的表达缺失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相关,进而探讨ARID1A调控PD-L1的机制。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在3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ARID1A和PD-L1的表达水平。2.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靶向P53和ARID1A稳定敲除的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和KLE细胞系。3.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4.利用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Cleavd-caspase8蛋白和Cleav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5.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6.通过Real-Time PCR实验检测PD-L1 m RNA表达水平。结果:1.在PD-L1表达阳性的23例子宫内膜癌中发现了17例ARID1A低表达(73.9%),6例ARID1A高表达(26.1%)在PD-L1表达阴性的10例子宫内膜癌中发现了3例ARID1A低表达(30%),7例ARID1A高表达(70%)。2.经测序验证,靶向人P53的puro-Cas9-sg RNA质粒构建成功;经单克隆筛选,P53完全敲除的Ishikawa细胞系构建完成。3.经测序验证,靶向人ARID1A的puro-Cas9-sg RNA质粒构建成功;经单克隆筛选,ARID1A完全敲除的Ishikawa细胞系和KLE细胞系构建完成。4.CCK-8细胞活性检测、细胞计数实验表明,与野生型(WT)相比,ARID1A敲除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加快;ARID1A过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在P53缺失的细胞中过表达ARID1A,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D-L1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增长加快。5.蛋白免疫印记实验证实,ARID1AKO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与对照组(WT)相比,PD-L1表达增高;ARID1A过表达PD-L1表达降低;在P53缺失的细胞中过表达ARID1A,PD-L1表达无明显变化。6.Real-Time PCR实验证实,ARID1A-KO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与对照组(WT)相比,PD-L1 m RNA表达水平增高;ARID1A过表达时,PD-L1m RNA表达水平降低。在P53缺失的细胞中过表达ARID1A,PD-L1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和KLE细胞系中,ARID1A抑制PDL1的表达;ARID1A对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依赖于P53;ARID1A协同P53在转录水平下调PD-L1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田野观察的方法,聚焦于一个白族传统村落通过微信形成的全新的网络社区。研究发现,村民在手机和微信里将传统的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结合成一种具有普遍性并被大家所认可、接受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实践形成"微信社区",从而将村民置于一种"技术性的秩序"之中。"微信社区"的存在,一方面让乡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脱域的共同体",但另一方面,由微信建构起来的这个新型社区又在"嵌入"其现实的乡土社会结构和
期刊
目的:当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涉及主动脉弓病变的手术以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HCA)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但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虽然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目前认为HCA导致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是一
学位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但未能根治糖尿病。相比于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因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需长期维持服用免疫抑制剂,所以限制了胰岛移植的推广。移植后胰岛细胞无法长期存活以维持功能,因此急需找到改善移植后胰岛存活能力的办法。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本身低免疫原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调节能力、促进血管生成能力、外泌功能而被广泛研
学位
研究背景:骨肉瘤是一种高级别恶性疾病,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肉瘤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预后极差。微小RNA(micro RNA,mi RNA,mi R)是一种内源性的小片段RNA,长度在19-24bp之间,可在转录后调节基因的表达,主要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中的互补序列结合来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表明,mi RNA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
学位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是大多数肿瘤患者预后差的原因。因此探究恶性肿瘤转移和侵袭的具体机制尤为重要。已有多个研究表明,离子通道的活性会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潜能。VGSCs于2002年才开始在胶质瘤中研究,研究者们初步检测并阐述了神经胶质瘤中的不同离子亚型的表达情况,但是尚没有系统性地进行肿瘤细胞的研究。Nav1.6仅在结直肠癌和宫颈癌中有初步研究,我们的研究首先从细胞层面探究了Nav1.6
学位
目的:肾癌是最常见的十种癌症之一,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3.7%。肾癌患者就诊时已有约25%~30%发生了远处转移。肾透明细胞癌(cc RCC)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亚型之一,cc RCC对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目前外科手术目前仍是治疗cc RCC最有效和主要的方法,但是肾癌患者往往早期没有特殊症状,或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由于很多中晚期患者发现罹患肿瘤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后续治疗措施有限。因
学位
目的: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极易发生转移。但目前关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以至于目前的主流治疗方法都难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新的肿瘤标志物及靶点基因是胰腺癌治疗所需的。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上皮间质转化关联密切。该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ATP酶磷脂运输11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阐明其在EMT中的作用及与Numb的关系。研究方法:首先,从TCGA和GTEX公共数据库中检索数
学位
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金标准”术式。目前CEA有三种术式,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 CEA)补片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pCEA)、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 CEA)。目前研究显示pCEA与e CEA的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s CEA。然而pCEA与e CEA两种术式的术后再狭窄率是否存在差异,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术后一周pCEA与e CEA的预后及
学位
目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急症,它是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的内膜破裂,血液涌入血管壁,中层平滑肌及外膜撕裂所形成血管真假腔为特点的血管节段性病变。疾病的发生伴随着血管壁的严重损伤与结构重整,具有潜在的死亡风险。性别与年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AD男性患者雄性激素水平往往更低,通过血清学分析得出雄性激素的降低会促进AD
学位
目的:探讨DTI在检测面肌痉挛受损面神经术前损伤情况和术后恢复程度。方法:通过回顾性实验方法将4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纳入研究中,分析DTI参数指标(FA值和ADC值)比较不同痉挛强度面神经、存在血管压迫的健康面神经以及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健患侧面神经结果。结果:术前FA值健侧明显高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ADC值健侧明显低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