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对话性特征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具有精神错乱的人物、离奇的情节和浓重的恐怖气氛。他对罪恶、焦虑和分裂人格的关注深刻影响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代表作《罪与罚》、《双重人格》等的创作。巴赫金基于对陀氏作品的研究提出对话理论,而对于坡作品中的对话性截止目前却鲜有人提及。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爱伦·坡最为著名同时也是对陀氏影响巨大的7篇恐怖小说进行研读,分析隐藏在人物、叙事、语言和情节中的对话性特征,并揭示对话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折射出的艺术价值。本论文共分为5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回顾了爱伦·坡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初步建立起了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及爱伦·坡3人的纵向联系,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可行性。第二章建立起对话性和爱伦·坡的世界观及创作理念的关联。巴赫金认为对话是存在的根本,对话性,作为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陀氏作品的重要特征。爱伦·坡眼中的宇宙是建立在吸引和排斥两元对立基础上的永恒运动体,他的“统一效果论”体现着各因素的平等对话,同时无论在小说与诗歌创作中他都强调文本与读者的交流,这些都说明了爱伦·坡思维与创作中的对话立场。第三章分析了其作品中的两类典型人物-分裂性人物和雌雄同体。通过不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爱伦·坡揭示出善与恶,美与丑,男性与女性特征在单个人物身上的对立融合,超脱了浪漫主义时期乐观向上的时代特征及主流男权思维,彰显出鲜明的现代特征。第四章分析了叙事、语言和情节中对话性。坡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赋予主人公相对的独立性。他们通过个人语言,不断进行自我内省和外部读者情感同化;同时,互文性的语言及开放性结构又消解了文本意义的确定性,读者不断地被召唤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使得作品具有了不确定和开放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爱伦·坡是一位具有强烈对话意识的作家,对话性存在于其恐怖小说的各个层面上。这种对话性特征有助于爱伦·坡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也使得其作品超越了浪漫主义时代,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作为英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以及她的作品一直颇受文学界的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在主人公露西·斯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是一出关于是非选择,善恶较量的杰出戏剧。其主人公麦克白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他从一位忠勇可嘉的将军,变成一个阴谋邪恶的弑君者和暴君
“剽窃族”曰:Flash一些简单的制作我都会了,但是网上有好多Flash的动画--画工好、制作精美、非常有创意,对于我们一般美术功底不好的人真是望尘莫及!对于好作品的音频或视频
作品做好了,终于可以释然一笑.欣喜之后,我们该考虑一下作品的“善后”工作.如何让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大作,如何将其插入主页甚至做成屏保或桌面呢?您瞧好了!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在监狱这个权力的规训力量得到充分施展的环境下,大多数囚犯被规训而体制化的生存状
因为我是学建筑的出身,所以在很早以前,我就使用过计算机进行图样设计,记得当时我使用的软件是AutoCAD,应该是2.0吧,当时觉得计算机真的是个好东西,那么复杂的图形可以那么简
安娜·昆德兰(1953—)是美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擅长刻画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经常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智慧描绘普通女性的生活和经历,也因此于1992年获得普利策
摘 要:电视创作者所展现的文化自觉,理应体现在满足人民需求、服务人民与引领观赏、培育品味的有机统一等方面。改变电视创作所存在的对民族文化的严重疏离、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对当代精神的肆意歪曲等迷失乱象,电视创作者应增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文化自觉,增强借鉴吸收外来电视文化的文化自觉,增强阐释中国精神真谛的文化自觉,大大提升电视文化品位,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电视创作者 电视文化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其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探讨关于人与人之间,男人女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的名族和文明之间等二元对立因素的平衡。大体上来说,相关
结合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在决策和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