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板式换热器微生物污垢特性及传热强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污垢是换热设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海洋生物附着及低速海流等因素直接影响海水板式换热器换热效果,使设备热阻增大,效率降低。本文利用海水中对换热设备污垢附着占主要作用的硫酸盐还原菌做为实验菌种,研究了海水板式换热器微生物污垢特性,实验探究了机械方式除垢与边界层重构相耦合的强化传热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的工作概况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为研究海水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特性,通过富集培养并分离出硫酸盐还原菌(SRB),使其附着海水板式换热器设备,并利用扫描电镜及热阻试验台,实验研究了附着污垢层的形成、生长及其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污垢的组成不是单一的,在形成过程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污垢层的形成在不同时期其形貌和特征不同,SRB附着板式换热器时存在诱导期。能谱分析显示其组成的元素主要为C,H,O,Ca,是由各种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组成。其次,根据板式换热器的原理,为后续加入除垢装置做准备,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板式换热器实验装置,并对低流速海流环境下换热器的污垢热阻特性进行对比实验,还运用实验装置测定微生物污垢的热导率,对比分析换热板面附着污垢后的热导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污垢热阻符合渐进污垢增长模型,1m/s以内的低流速下污垢热阻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微生物污垢的热导率与晶体污垢类似,都是在10-2一个数量级上。最后,本文在原有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机械除垢方式,实现除垢以及边界层重构以强化传热,实验研究了毛刷与针状体刷壁装置的除垢效果以及最佳重构周期。实验结果表明,针状刷壁装置除垢效果较好,可以实现除垢以及传热强化,最佳重构周期为T=2s。
其他文献
在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不断涌现出海量的生物数据。绝大多数生物医学新现象、新发现、新的实验数据以论文形式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大量生物信息散布在
该文首先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对两根形状完全不同的螺旋翅片管单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所得的测量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两根翅片管的肋基、肋端温度分布分别进行了线
针对日渐凸显的大学生“小而美”现象,本文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框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小而美”现象的本质、成因与影响,认为大学生“小而美
该文以CUB100发动机进气道-缸内气体流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为例,对计算得到的三维流场进行了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文中分析了当前科学可视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改进了Marchi
学位
该文针对润滑油白土补充精制生产工艺的特点,通过对吸附和过滤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润滑油白土吸附与过滤的半经验公式;研究了白土的比表面积、孔隙率、滤饼平均比阻、可压
目的:鉴于羟胺三氯化铁法(WS/T66-1996)测定人血清胆碱酯酶(ChEs)时效率较低以及容易产生沉淀等缺陷,本研究旨在对该方法进行优化,以使测定更加高效.方法:首先验证羟胺三氯化
跨语言信息检索是近年来较有应用价值的一个信息检索方向,其实现方法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NLP)、信息检索、搜索引擎、机器翻译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跨语言信息
对于火焰的研究、温度场测量、燃烧控制和基于由火焰图像导到的温度的控制分析,辐射成像技术是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由辐射成像重建大区域三维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在以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