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理性行为研究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围绕会计政策的理性选择和会计语言的理性表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分别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截至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还只是将两种理性行为割裂开来分别进行的,没有从会计信息是文字和数字的统一体这样的一个整体高度做全面思考,并探讨会计理性行为的经济后果。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探讨我国会计两种理性行为及其市场反应等一系列理论和实务问题,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会计理性行为的基础理论,本部分由第1-3章内容组成。本部分主要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理性行为背景,论述选题的现实意义,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构建论文的内容框架。对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两种理性行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并作必要的评述。在构建本文理论基础的第三章,借鉴了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假说、企业契约理论、经济后果学说、机械性假说以及印象管理等理论,提出了以程序理性为逻辑起点,建立会计理性行为的目标、原则和手段,即以总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以自利原则、满意原则为指导,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语言理性表述等手段,来实现总体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第二部分为会计理性行为实证研究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包括第4-6章。第4章着重剖析会计政策理性选择行为的动机,针对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会计政策理性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规模、收费限制、债务契约等8项假设,通过对收益平滑、巨额冲销和政策诱增等三种盈余管理中的理性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存在收益平滑、巨额冲销和政策诱增三种行为。就具体的假设检验而言,企业规模假设、债务契约假设、扭亏动机、配股动机等得到部分验证,而其他假设在本文并没有得到验证,表明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部分会计理性行为的方式,间接地说明会计政策理性选择行为可以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第5章在构建年报语言可读性和自利性归因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年报部分内容为截点,对业绩不同的企业进行归类,比较不同类别企业语言表述的异同,剖析其可读性和归因倾向,判断语言表述的规律性。通过对样本公司语言表述进行统计分析,说明我国年报的可读性和自利性归因较高,但是关于可读性的公司业绩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没有得到验证,表明企业对年报可读性问题的自我重视程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自利性归因模型的检验中,企业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均通过了检验,而报酬契约假设却未获得通过,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契约与其努力和业绩挂钩并不紧密,报酬机制的设计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第6章为会计理性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主要就会计理性行为对股东财富影响的经济后果层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信息噪音模型和剔除大盘影响的市场反应计算模型,对会计理性行为的信息噪音、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亏损企业、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行为存在明显的信息噪音;会计理性行为的短期市场反应为正,而长期市场反应为负,论证了会计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只能维持短期效应,就长期而言,于事无补。第三部分是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本文第7章。本部分在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的基础上,从会计政策的制定、监管、规范以及会计政策的执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指出会计准则的制定应降低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注重会计政策制定的博弈过程、会计政策的执行者应服从实用与理性的规范化要求、加强对年报语言可读性和自利性归因的规范和约束等建议,并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出一些指导意见,以期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