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宽频技术等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正逐渐步入一个碎片化的“微时代”。伴随着微博、微信等“微”事物的出现,网络微电影、网络剧、微漫画、微博文学、微信文学等也应运而生,预示着作为与网络化、微型化的“微时代”相和而生的网络“微艺术”逐渐成为当代艺术不可忽视的形态。本选题,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对网络“微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文化意蕴展开研究。在论文撰写上,首先对微艺术的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从微雕艺术等传统微艺术发展到科技与艺术相融合产生的纳米艺术、生物艺术、网络微艺术,并将网络微艺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传统微艺术;另一类则是一种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网民为主要受众并可实时参与艺术创作,具有创作周期短,创作过程互动性强,创作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等特点的艺术类型,这也是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微艺术”。按照美学原则,将网络“微艺术”划分为实用性网络“微艺术”、造型性网络“微艺术”、表情性网络“微艺术”、综合性网络“微艺术”、语言性网络“微艺术”五大类别。其次,网络“微艺术”审美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等科技的进步。同时,这种技术的进步引起的传播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变,构成了网络“微艺术”审美发生的环境,使得网络“微艺术”的审美主体具有双重传播身份和多重意象空间的特点,其审美客体具有多元性、多媒体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再次,通过研究各类网络“微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而发现网络“微艺术”具有叙事的非线性和碎片化、审美反映的直接性、创作格局的精妙性、艺术作品的当代性的共性审美特征。最后,网络“微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也遵循着文化的一般规律,它的文化意蕴主要从当代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