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艺术”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研究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faxia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宽频技术等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正逐渐步入一个碎片化的“微时代”。伴随着微博、微信等“微”事物的出现,网络微电影、网络剧、微漫画、微博文学、微信文学等也应运而生,预示着作为与网络化、微型化的“微时代”相和而生的网络“微艺术”逐渐成为当代艺术不可忽视的形态。本选题,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对网络“微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文化意蕴展开研究。在论文撰写上,首先对微艺术的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从微雕艺术等传统微艺术发展到科技与艺术相融合产生的纳米艺术、生物艺术、网络微艺术,并将网络微艺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传统微艺术;另一类则是一种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网民为主要受众并可实时参与艺术创作,具有创作周期短,创作过程互动性强,创作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等特点的艺术类型,这也是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微艺术”。按照美学原则,将网络“微艺术”划分为实用性网络“微艺术”、造型性网络“微艺术”、表情性网络“微艺术”、综合性网络“微艺术”、语言性网络“微艺术”五大类别。其次,网络“微艺术”审美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等科技的进步。同时,这种技术的进步引起的传播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变,构成了网络“微艺术”审美发生的环境,使得网络“微艺术”的审美主体具有双重传播身份和多重意象空间的特点,其审美客体具有多元性、多媒体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再次,通过研究各类网络“微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而发现网络“微艺术”具有叙事的非线性和碎片化、审美反映的直接性、创作格局的精妙性、艺术作品的当代性的共性审美特征。最后,网络“微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也遵循着文化的一般规律,它的文化意蕴主要从当代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结识郭达还是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剧组,那时,他正为准备小品《越洋电话》忙得一塌糊涂,连厕所都成了他的排练场。郭达给我的突出印象是待人十分热情和坦诚,人缘极佳,对艺术
期刊
利用Turbiscan LabExpert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化学破乳过程,揭示了破乳过程中模型乳状液体系的絮集、聚并、沉淀、上浮、分相等现象,并定量分析了上述现象发生的速率以及分
箱梁是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与现浇箱梁不同,预制箱梁施工周期较短,衔接较为简便,但其也有不足之处。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就是30m预制箱梁的常见质量问题,包括:麻面、水波纹,
文章基于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收入、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信任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收入、收入差距和制度信任之间总体呈现正向关联;富裕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以下简称“三基”)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机械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
本文沿思想史的脉络,对中国古代乌托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指出主要有基于道家人性论和社会哲学的自由—无政府乌托邦和寄托儒家入世情怀的仁政—道德理想国乌托邦这两种类
人对环境的需要是全面的,它既是人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生活的载体。但在现实中,人们盲目地局限于功利视野,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谋取财富,寻求自然的功利价值,这就忽视自然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使网络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而网络舆情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大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未来职业发展。对于大数据时代大学
介绍了SOCKET的基本概念和编程原理。UNIX网络下如何利用面向连接的SOCKET程实现客户机、服务器进程间通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程序实例。
由于联合上市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而通过审核的成功率较低,这也是联合上市的案例在外行业出现较少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