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以绵阳平武县为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我国乡村振兴迎来了阶段性的收官之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决胜时期,为乡村产业长期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后续动力是目前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包装设计提升农副产品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地域识别性的品牌文化和包装形象,提升当地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品位和附加价值,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深入挖掘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艺文化符号应用于农副产品包装视觉形象设计中,农副产品在市场流通中多维度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坚定地域文化自信,实现地方优秀民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扬。本文首先从农副产品包装研究着手,对农副产品包装设计进行分类及设计要素归纳,明确了农副产品包装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塑造农业品牌有利于支撑农副产业长久发展,为地区经济保驾护航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然后对四川地区农产品包装现状分析总结,归纳了农产品包装在存在的现状,并提出区域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应遵循地域性、文化性、实用性和品牌性的设计策略。将民艺文化应用于现代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对弘扬地方文化,推动品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民艺文化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文化性结合,地域性与时代性融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统一,继承与创新并行发展,从图案、色彩、文字三个方面探索民艺文化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原则和策略,分析民艺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新途径。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为例展开设计研究与实践,平武县地处西南地区偏远山区,民俗民艺文化保留完善,经济水平相对滞后,但拥有众多优质的农副产品,简陋粗劣的包装严重阻滞了产品的销量和销售范围,平武县典型的农副产业现状代表了中国很多偏远山区的局面。以绵阳平武县为例展开包装设计实践,经过前期基础调研、市场调研和SWOT分析,确定农产品品牌的策略定位,深挖民俗文化符号与产品特征的关联性,应用于系列化包装设计中,突出农产品文化优势和产地优势,通过平武县在地民艺文化驱动产品的逻辑,以农产品包装设计为突破口,实现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转型。以平武县特有的民艺文化、地域特征、风土人情为设计亮点融入到农产品包装设计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消费者的审美情趣,让被民众忽视的民艺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的形式重新焕发活力,希望探索出一条能够体现民艺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之路,为类似地区品牌建设中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提供借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其他文献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要求,在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时,合并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改为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这一改革方案有利于简化税制、优化营商环境,但税收征管难度也将增加。为此,既要注重优化征管手段和征管办法,更要合理设计税制要素,从根源上降低税制实施成本,确保税制成功转型。本文在比较分
谢承的《后汉书》是鲁迅先生在清代相关辑本的基础上增补校正而成。其广搜博览、考订严谨,但还遗存一些异文有待校正。对其中七则异文加以考辨,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史料价值。
在总结福建省新兴产业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与布局,针对重点产业梳理了其重点发展领域,并指出了"十四五"时期和"面向2035年"的重点方向,最后提出了保障目标实现的重点措施。
宝相花纹样是我国传统植物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它随着佛教传入我国,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经典之作,经过岁月的打磨,在唐代时期颇为流行。对称均衡的艺术美感和丰富饱满的造型,使宝相花纹样被广泛应用于石窟壁画、铜镜和金银器等载体中,寓意吉祥美满,代表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立足于唐代宝相花纹样的创新设计应用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宝相花纹样的起源与历史背景、植物纹样与宝相花纹样的概述、唐代
<正>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枕上度过,所以选择一款安全、舒适的枕头很重要。近年来,市面上兴起了许多新式的枕头产品,其中以乳胶枕最为受宠。那么,市面上销售的价格悬殊的乳胶枕质量如何?使用安全吗?2019年12月,《消费者报道》从市面上选购了宜家赫斯特、南极人优质乳胶枕、网易严选护肩舒眠、邓禄普ECO青年护颈波浪枕、PARATEX天然乳胶枕、睡眠博士斯里兰卡乳胶丽颜枕、京东京造波浪护颈乳胶枕
期刊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论文基于能值分析法,构建能值分析评价表以及林下经济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对林农、林菌、林药三种模式六种类型的林下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都有一定贡献,但系统独立发展能力较弱;林农模式能值投入大于产出且对环境造成压力较大,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较高,属于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林菌模式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具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