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了脲醛树脂法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微球,详细地考察了硅溶胶的稀释倍数、酸的种类、反应温度、加入EDTA盐的量及反应的pH值等因素对硅球物理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挤条成型过程中的载体、载体含量、粘结剂和焙烧温度对挤条催化剂的物理性能及反应活性的影响。利用XRD、紫外可见光谱、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镜和机械强度测试仪对硅球及成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过程中,可使硅溶胶中的钠、铝离子含量显著降低,但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钠、铝离子含量降低程度相似; (2)采用不同条件合成的微球作为载体成型的TS-1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差别不大; (3)采用不同条件合成的微球比表面积差别比较明显,当硅溶胶的稀释倍数为四倍、采用柠檬酸调节反应pH值、pH为2-3、反应温度为40℃和EDTA加入量为4%时,硅球的比表面积要大于其他条件下合成的硅球的比表面积; (4)催化剂载体选用二氧化硅微球、催化剂的TS-1含量为15%、催化剂粘结剂选用硅溶胶、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540℃时,催化剂的综合反应性能和机械强度最佳,此时催化剂的丙烯转化率为5.3%,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88.5%,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为6.4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