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甲醚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ICAM-1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脑血管病是我国城镇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在农村也位列第二位。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30%-40%,而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深入研究脑出血的损伤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着深刻的意义。脑出血后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血肿本身的变化及血肿周围继发性损伤。血肿本身的变化主要是血肿的扩大,其机制目前已比较清楚。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血肿周围继发性损伤。研究表明在继发性损伤机制中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抑制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及阻断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势必对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大黄素甲醚(Phy)属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所含的葸醌衍生物之一,可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已有前期研究证明,Phy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增强缺血预处理后的缺血耐受,对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作用尚无报道。 本试验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Sprague-Dawley(SD)大鼠脑出血模型。并对各组SD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了血肿周围组织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Phy治疗后组织学改变及上述因子表达的变化,以观察Phy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12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Norm),n=14,SD大鼠购回后正常饲养,无手术操作。B组:假手术组(Sham),n=14,操作过程同出血组,但不注血,操作2小时后断头取脑。C组:出血组(Model),n=56,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分为四个亚组(C<,1>、C<,2>、C<,3>、C<,4>),即分别为脑出血后6h、12h、24h、48h,每个亚组的大鼠分别为14只。D组:药物治疗组(Phy),n=28,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分为二个亚组(D<,1>、D<,2>),即分别为脑出血后12h、24h,每个亚组的大鼠分别为14只。于手术前48h、24h、1h将Phy以40mg·kg<-1>·d<-1>溶于2ml生理盐水鼻饲。对于C组和D组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四组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制备切片后作组织化学染色和常规染色,以观察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病理学改变及ICAM-1、Caspase-3的表达变化。 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性反应及ICAM-1、Caspase-3均参与了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Phv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可有效的抑制。ICAM-1 和 Caspase-3 的表达,减轻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结直肠腺癌的CT灌注参数特点的研究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分析结直肠腺癌的CT灌注参数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期别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浓度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预防性给予不
目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而常见的严重疾患,其重度子痫前期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及其它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存质量。目前
【摘 要】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现阶段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上主要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各种学习心理障碍,通过分析这些障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消除其学习心理障碍,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成才目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心理 心理疏导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